
飘逸爽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谗险》:“卿形虽散朗而内劲狭,以此处世,难得其死。”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父 良臣 ,有尘外趣,虽在田野,而散朗简远,言不及利,对之泊如也。”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 袁 应声曰:‘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忘,道不可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襟怀散朗,有 王夫人 林下风。”
“散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飘逸爽朗,多用于形容人的气质或性格特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由“散”与“朗”组合而成,其中“散”指洒脱、不拘束,“朗”意为明朗、豁达,整体形容人风度洒脱、性情开朗的状态。
出处与例句
注音与拼音
拼音为sàn lǎng,注音符号为ㄙㄢˋ ㄌㄤˇ。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描述人物风骨,如“襟怀散朗,有林下风”(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强调兼具洒脱与清雅的特质。
总结来看,“散朗”既包含外在的飘逸气质,也蕴含内在的豁达心境,是古典文学中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词汇。
散朗是一个汉字,拆分部首为散和朗,共计11个笔画。
散字来源于甲骨文,古代写法为散,表示分散、散布的意思。朗字来源于金文,古代写法为朗,表示明亮、光明的意思。
散朗在繁体字中保持原样,没有特别的变化。
在古时候,散和朗的写法略有不同。散字的古代写法为散,朗字的古代写法为朗。
以下是散朗的例句:
1. 散朗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房间。
2. 山间的空气清新朗朗。
组词:散漫、散步、朗读、朗朗乾坤。
近义词:散发、分散、明亮、光明。
反义词:聚集、集中、昏暗、黑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