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雅的意思、敦雅的详细解释
敦雅的解释
敦厚雅正。《三国志·蜀志·麋竺传》:“ 竺 雍容敦雅,而干翮非所长。”《明史·吴山顾锡畴等传赞》:“要其守正自立,不激不争,淳静熟雅,承平士大夫之风流,概可想见矣。”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文之既立,何殊駢散? 西汉 以前,浑朴敦雅,駢不虑杂,散不病野。”
词语分解
- 敦的解释 敦 ū 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 雅的解释 雅 ǎ 正规的,标准的:雅言。雅正(a.规范的;b.正直;c.客气话,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请对方指正)。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文雅。高雅。典雅。雅观。雅教(刼 )。雅兴(宯 )。雅座。雅俗
专业解析
“敦雅”是由“敦”与“雅”组合而成的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敦厚文雅”的品性修养。从单字释义来看,“敦”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诚朴宽厚,笃实诚恳”,如《孟子·万章下》载“敦善行而不怠”;“雅”则指“正而有美德者”,《说文解字》注“雅,楚乌也……取其守正有仪”,后引申为高尚的言行风范。
作为整体概念,“敦雅”最早见于史书人物评价,例如《后汉书·窦融传》称窦融“性敦雅,有器局”,形容其为人兼具质朴的德行与端方的仪态。在当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描述人物气质,特指内在品格忠厚与外在举止典雅的高度统一,常见于文学评论与人物传记中。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https://www.zdic.net
-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https://www.zhbc.com
网络扩展解释
“敦雅”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ūn yǎ,其核心含义为敦厚雅正,形容人品行温厚、庄重而不失高雅。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词义构成:由“敦”和“雅”二字组合而成。
- 敦:意为诚恳、厚道,如《礼记》中“敦善行而不怠”。
- 雅:指文雅、正直,常与高尚的品格关联,如《诗经》中“雅者,正也”。
- 整体含义:形容人兼具质朴温厚与文雅端正的特质,强调内外兼修。
文献出处与用法
- 历史典籍:
- 《三国志·蜀志·麋竺传》提到“雍容敦雅”,描述人物的庄重与高雅。
- 《明史》用“淳静熟雅”形容士大夫的风范,与“敦雅”内涵相通。
- 诗词引用:
- 宋代诗人林逋写道“弦歌敦雅俗”,体现以敦雅之风教化民众。
- 王迈赞友人“高风激贪懦,雅契超寻常”,凸显敦雅品格的感召力。
现代应用
- 人名寓意:现代常将“敦雅”用于名字,寄托对品性端正、文雅谦期许。
- 文化评价:用于赞誉他人气质或作品风格,如“敦雅之风”“敦雅之文”。
相关词汇
- 近义词:敦厚、儒雅、温雅。
- 反义词:轻浮、粗鄙、乖戾。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例证或诗词解析,中的具体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杯影变音丙穴不像样拆散长歔撦裂吃光愁惕牀上安牀除月翠虬大树将军得便殿头官敌军匪民风土性植物耕坛贯脉官人冠絻寒蝉僵鸟嚎啕豪语节理积猥决知居守科处可矜狯险旷古未有苦夏礧磈量力而为力竭伶变楼葱马王堆明圣农家子浅察阙败鹊尾散拙山公启事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畲太君食不下咽使用价值曙角搠笔巡街树头鲜唐尧天璞铁链夹棒铁研鼍仙相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