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遁居的意思、遁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遁居的解释

亦作“遯居”。犹隐居。《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曩遭王道衰缺,浮海遁居,大 魏 受命,则襁负而至,斯盖应龙潜升之道,圣贤用舍之义。”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盖公》:“ 汉 之起, 齐 人争往干世主,唯 盖公 独遁居不仕。”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 河南 郭忠孝 子 雍 ,遯居 长阳山 。” 侯镜昶 《书学论集·书学家李瑞清》:“辛亥革命后,遁居 上海 ,着道衣,自号 清道人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遁居”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远离世俗纷扰、隐居避世的生活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遁居”读作dùn jū,意为隐居、避世而居,强调主动脱离世俗喧嚣,选择在僻静处生活。其核心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自由。

二、历史背景与用例

  1. 古代文献记载

    •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提到管宁“浮海遁居”,描述其在乱世中避世隐居的行为。
    • 晋代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盖公“遁居不仕”,体现隐士淡泊名利的态度。
    • 宋代叶适的墓志铭中,郭忠孝“遯居长阳山”也反映了文人隐逸传统。
  2. 文化内涵
    这一行为不仅是地理上的隐居,更代表一种精神选择,常见于古代士人对政治动荡或世俗价值观的疏离,如近代书学家李瑞清在辛亥革命后选择遁居。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词汇

总结来看,“遁居”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思想”的典型特征,既有避世的行为,也包含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遁居(dùn jū)这个词是指逃避喧嚣繁忙的社会,退隐山林或僻静之地生活。它由部首“辶”(辵)和“居”组成。 辶(辵)是指走的意思,居则表示住所。这两个字也分别有3画和4画。 “遁居”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文化和思想中的一种生活理念,即避世隐居。繁体字“遁居”和简体字写法一致。 古时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其中“遁”在金文中写作“川”加“门”,意为逃避;而“居”在金文中写作“豕”,意为居所。 以下是关于“遁居”的例句: 1. 他已经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决定遁居乡间过上简单自在的生活。 2. 古代文人多有遁居山水之间,以追求灵感和宁静。 与“遁居”相关的组词有:隐居、退隐、僻静等。这些词都描述了离开喧嚣世界的状态。 “遁居”的近义词是“隐居”,指的是隐退在山林间的居住状态。反义词则是“出世”,意为投身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暗陋抱瑟不吹竽坌工抃叫补天财施称疾赤脚婢抽毁楚肆赐墓答记定窑度计贰事房牙子泛宅伏室高光瓜李之嫌姑且海棠果减笔肩摩晶毳饭经目静谳进退无依踡卧浪花硠磕拉网雷辕力屈密燕泥坑偏陬匹夫有责劈啪破晕啓烦骑将麒麟秦虢区瞀塞渊山门神欲室客势利鬼书介肆无忌惮搨匠桐油位号问寒问暖相机霞晕蝎子妈新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