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从事本职以外的事。《礼记·五制》:“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孔颖达 疏:“欲使专一其所有之事。” 唐 王维 《为画人谢赐表》:“徒以职官,不敢贰事;顾惟时论,有惭三絶。” 赵殿成 笺注:“《左传》, 晋侯 观于军府,见 钟仪 ,问其族。对曰:‘伶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杜预 注,言不敢学他事也。” 宋 苏轼 《除皇伯祖宗晟特起复制》:“ 曾 閔 之哀,丧不贰事; 汉 唐 之旧,礼有夺情。”
“贰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明确解释,以下为详细分析:
贰事(拼音:èr shì)指从事本职以外的事务,强调不应当分心于其他职责范围外的事情。该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要求掌握技艺服务君主的人“不贰事,不移官”,即专注本业、不兼他职。
古代典籍
《礼记·五制》记载:“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孔颖达疏注:“欲使专一其所有之事。”
唐代王维《为画人谢赐表》中亦用“不敢贰事”表达对职责的专注。
现代用法
该词多用于强调职业或职责的专一性,如“徒以职官,不敢贰事”(《查字典》)。
需注意“贰事”与“二事”的区别:
适用于强调专注本业、避免分心的语境,如职场规范或历史文献分析。例如:“技术人员应遵循‘不贰事’原则,确保专业深度。”
“贰事”核心含义为不从事职责外事务,需结合权威典籍理解,避免与“二事”混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原文或汉典等古籍注释。
《贰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背叛、叛变,泄露秘密或违背信任。它是由“贰”、“事”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对这个成语进行更详细的解析。
成语《贰事》的第一个字是“贰”,它的部首是“贝”,表示与钱财有关。它的笔画数是4,由横、竖、撇、捺四个笔画组成。
而第二个字是“事”,它的部首是“亅”,表示事物。它的笔画数是5,由一横、一竖、一撇、一点、两折五个笔画组成。
《贰事》这个成语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兵法,用于形容军队中的叛徒或泄露军事机密的行为。在繁体中,这个成语的写法为《貳事》。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成语《贰事》的第一个字“贰”曾有过不同的写法,如以《二》替代。但现代标准汉字使用的是“贰”字。
以下是使用成语《贰事》的例句:
1. 王老板贰事家的行为令整个公司陷入困境。
2. 他贰事背叛了自己的朋友,失去了所有信任。
与成语《贰事》相关的组词有:
1. 贰心(指打算背叛或过失的心态)
2. 贰信(指背叛他人的行为)
与《贰事》相近的成语有:
1. 三心二意(指心思不专一,容易改变主意)
2. 脱离群众(指不与大家保持一致,独立行动)
与《贰事》相反的成语有:
1. 千真万确(指事情非常明确,毫无疑义)
2. 君子之交淡如水(指真正的朋友之间交往平淡无奇)
这些是关于成语《贰事》的解析,包括其意思、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