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过目。 晋 夏侯谌 《东方朔画赞序》:“经目而讽於口,过耳而闇於心。”《新唐书·王起传》:“天下之书无不读,一经目,弗忘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公短小精敏,机警过人,凡案籍经目,终身不忘。”
(2).经书的名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昔 仲尼 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 范文澜 注:“‘仰其经目’疑当作‘抑其经目’,谓谦不敢称经也。”
“经目”一词在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过目、浏览
指对文字或事物进行阅读、观察的行为,强调“经过眼前”的动作。例如:
经书的名称或标题
特指儒家经典著作的篇目或名称。例如:
建议在古文阅读中优先采用前两种释义,若遇现代语境需进一步结合上下文分析。
《经目》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经过目视、观察,理解并记忆下来的意思。它可以指人通过视觉感知并加以记忆的信息。
《经目》这个词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目有关;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经目》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杜牧的《阿房宫赋》:“使我漆身洒扫,经乎窥亚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杜牧在诗中用“经目”来描述自己所见所思,并以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经目》的繁体字为「經目」。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会有一些变化。对于《经目》这个词来说,古代人可能会将它书写成「經目」,字形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他经目观察了整个房间,记住了每一处细节。
2. 这本书内容繁多,需要经目阅读才能理解。
经验、经过、目标、目录、目睹
观察、窥视、察看、目睹
忽视、忘却、忽略、疏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