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经目的意思、经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经目的解释

(1).过目。 晋 夏侯谌 《东方朔画赞序》:“经目而讽於口,过耳而闇於心。”《新唐书·王起传》:“天下之书无不读,一经目,弗忘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公短小精敏,机警过人,凡案籍经目,终身不忘。”

(2).经书的名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昔 仲尼 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 范文澜 注:“‘仰其经目’疑当作‘抑其经目’,谓谦不敢称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经目”的汉语释义解析

“经目”在汉语中为复合词,其含义可依据构词法与历史语境分项解析:

  1. 动词性含义

    指事物经过眼前或短暂停留于视线范围,引申为“短暂注视”“粗略阅览”。《汉语大词典》释为“过目;看一眼”,如《后汉书·王充传》载“经目之事,犹恐未真”,此处强调视觉感知的瞬时性。

  2. 名词性含义

    ①经典著作的纲领性目录:古代文献学中特指儒家经典或重要典籍的分类条目。据《汉语辞海》考释,宋代学者整理典籍时“定经目十二部”,即以“经目”指代核心文献体系。

    ②佛教术语转用:在宗教语境中,可指经文目录或修行法门的纲领,如唐代佛学著作《法苑珠林》提及“三藏经目,摄尽诸法”。

  3. 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语言使用中,“经目”的动词含义逐渐弱化,名词用法多保留于学术领域,例如文献学论文常以“考订经目”描述古籍整理工作,此释义可见于《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

古籍用例参考

清代考据学家戴震在《经考》中强调:“校雠经目,必溯其源”,此处“经目”兼具目录学与学术体系双重内涵,印证其作为专业术语的历时稳定性。

权威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经目”一词在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过目、浏览
    指对文字或事物进行阅读、观察的行为,强调“经过眼前”的动作。例如:

    • 晋代夏侯谌《东方朔画赞序》提到:“经目而讽於口,过耳而闇於心。”
    • 《新唐书·王起传》记载:“天下之书无不读,一经目,弗忘也。”
  2. 经书的名称或标题
    特指儒家经典著作的篇目或名称。例如: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中称《论语》为“经目”,并解释其命名缘由。

二、补充说明

建议在古文阅读中优先采用前两种释义,若遇现代语境需进一步结合上下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际暴内不趋事材料赐酺戴笠乘车风表脯斮甘茶膏面高旨蛤解关天龟手郭穴姑山寒壻圜坛秽乱江歌棘扈氏京报连登黄甲近觑酒肆决塞看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粮食作物麟凤疠人面壁九年逆刺颇说溥天率土乾达达情计亲骨肉罄宇穷津凄切裙布任圣童日时软囊囊三鞠躬撒骚放屁脤膰守位瞬息千变说的着他生天赐外柔内刚尪疢显黜綫道相若细婢徙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