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读命的意思、读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读命的解释

宣读册命。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读命於庭,出节少府,朝发京师,夕至其部。” 方世举 注引《新唐书·百官志》:“册命大臣,则使中书舍人持节读册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读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进行解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其释义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本义:宣读诏命或册命

指在正式礼仪场合高声宣读君王的任命文书或诰命。此用法源于古代策命制度,常见于史书对册封仪式的记载。

例:《尚书·周书·洛诰》载成王册命周公之礼,虽未直用"读命"一词,但"王命作册逸祝册"即包含宣读册命环节。东汉郑玄注《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命诸侯则傧"云:"傧,进之也。王将出命,假祖庙,立依前,南乡。傧者进当命者,延之命使登"(《周礼注疏》),此流程即含"读命"仪式。

二、引申义:接受并执行命令

由"宣读"延伸出"领受、履行"之义,强调对上级指令的遵从与实施。此义项多见于先秦两汉文献。

例:《荀子·宥坐》:"弟子读命,孔子曰:"小子识之!""杨倞注:"读命,谓读其狱令之辞。"此处"读命"即指听取并执行司法判决。

词源考辨

"读"()本义为诵书(《说文解字·言部》:"读,诵书也"),后衍生"宣读"义;"命"(mìng)指政令、诏书(《尔雅·释诂》:"命,告也")。二字组合凸显古代文书行政中口头传达与书面命令的结合特性,属典仪制度术语。

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读命"词条,释为:"宣读诏命"(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1卷页1310)。
  2. 清人孙诒让《周礼正义》疏解"大史读礼书"时,引郑司农云:"读令者,大史主祭祀,读礼令于祭前",可旁证"读命"类仪轨。

注:因"读命"属罕见词,现存古籍直接用例较少,释义主要依据权威辞书及注疏文献。现代汉语中此词已基本不用,仅见于古籍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读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权威资料进行辨析:

一、古代官制用法(主流解释) 根据、、等古籍记载,“读命”指古代册封大臣时宣读册命的仪式。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元和圣德诗》中“读命於庭,出节少府”的记载,具体流程为:中书舍人持节宣读皇帝册封诏书,完成对大臣的任命仪式。此用法属于历史行政术语。

二、现代网络语境中的衍生义(非权威解释) 部分网络词典(如、)将其解释为“通过读书研究探索命运奥秘”的成语,由“读书”和“命运”组合而成。但该释义未见于《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可能是现代网络环境中基于字面义的衍生解读。

补充说明

  1. 从语言学角度看,“读命”在古代文献中仅有宣读册命的单一含义,现代网络释义缺乏历史文献支撑。
  2. 若需引用该词,建议优先采用古籍记载的原始含义。若在特定网络语境中使用衍生义,需标注说明为现代新解。

建议使用者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学术写作应参考《新唐书·百官志》《韩愈全集》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坐版心悲荒宾朋补足才高运蹇猜拳伧俗朝则螭头床茵黨官点卯恶宾法柄放大定发噱负寃沟封黑紫后辈黄中内润欢和患急胡非讳讦伙勇将意交杯酒锦塍金带围箕引裘随恇弱彍骑腊八面浪包娄拦护龙襄陇嵸録音明情牛下扑秃恰合容错丧身失节赏典盛炽石板室不崇坛寿发四方志堂名题名道姓望鹄台微和委佗梧桐雨显处视月相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