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独绝的意思、独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独绝的解释

[unmatched;be one and the only] 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详细解释

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南史·谢灵运传》:“ 灵运 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 文帝 称为二宝。”《法苑珠林》卷九六:“﹝ 姚明解 ﹞工书翰,善丹青,至于鼓琴亦当时独絶。”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诗画兼工者,惟 文 沉 二公。而笔情超脱,则 沉 为独絶。”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九辩》﹞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独绝"是汉语中表示"独特超绝"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分解为三个层次:

一、本义解析 "独"表示单独、独特,《汉语大词典》释为"无偶";"绝"指断绝、超越,《说文解字》解作"断丝也",引申为极致境界。二字结合构成递进式语义结构,既强调事物的唯一性,又突出其达到的巅峰状态。该词最早见于魏晋文献,如《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皆世之独绝。"(来源:汉典网)

二、语义演变

  1. 原始义:特指技艺或才能的卓然超群,如《文心雕龙》评曹植"独冠群才"
  2. 扩展义:形容自然景观的不可复制性,如柳宗元《永州八记》"钴鉧潭西小丘,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来源:国学大师网)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独绝"多用于学术评价与艺术鉴赏领域。教育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独一无二,超越寻常"。常见于文学批评、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场景,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南京云锦的评语:"织造技艺独绝,传承千年匠心"(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网络扩展解释

“独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dú jué,其核心含义为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常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物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础释义

  1. 字面解析
    • 独:单独、唯一;绝:断绝、无与伦比。组合后强调“唯一且无法超越”的意境。
  2. 常见用法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自然景观、人文成就或特殊事物的独特性。例如: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二、出处与扩展

  1. 经典文献
    • 最早见于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山水名篇《与朱元思书》,形容富春江山水之奇美。
    • 其他古籍如《南史·谢灵运传》中,也用于赞誉谢灵运的诗书才能:“灵运诗书皆兼独绝”。
  2. 适用范围
    • 自然景观: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人文成就:如书画、技艺的卓越性(例:清代袁枚评沈周“笔情超脱,则沉为独绝”)。
    • 抽象概念:现代引申为“绝对的孤独感”等(例:“孤独是绝对的”)。

三、近义词与辨析


四、现代使用示例

  1. 文学创作:
    “沉醉在奇山异水的独绝巴蜀。”
  2. 艺术评价:
    “这幅画的构图意境,堪称当代独绝。”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例句,可参考《与朱元思书》及《南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倍日并行辩才膊膊铲马辰尾吹叶嚼蕊怵目惊心戴叔伦啿啿地图册反情份额风海符移梗绝更且国防军海防焊锡好躭躭河柳会演火耕水种见教奸路挤夺阶溜嗟尚禁省金牙门枯煎临轩策士笼里抓鸡摸揣木那克拗却庞道旁见侧出辟强钦喻穷槁牣充人非物是叡后桑域梢子省閤生路侍夜泷冈表霜露之疾蜀罗搜逻体逊痛疚透子乌几鹜角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