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诘驳的意思、诘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诘驳的解释

问难和辩驳。 清 刘大櫆 《<张讷堂诗>序》:“忆昔与 中畯 游,时至其邸舍,评量今古,詰驳是非,或饮酒留连至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词典视角下的“诘驳”释义

诘驳是一个具有书面语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质问并驳斥。它指在辩论、考据或审查过程中,对对方的观点、论据或记载提出疑问并进行反驳。

详细释义与用法

  1. 本义与核心:

    • 诘 (jié): 本义为追问、责问、盘问。《说文解字》释诘为“问也”。引申为查究、追究。
    • 驳 (bó): 本义指马毛色不纯。引申为颜色混杂、成分不纯。在辩论语境中,主要指辩正是非,提出异议,否定对方的意见或观点。
    • 合成义: “诘驳”结合了“诘”的追问质疑和“驳”的辩正否定两层意思,强调通过提出尖锐的问题来揭露对方观点或论据的漏洞、矛盾或错误,进而达到驳斥的目的。其过程往往带有较强的论辩性和批判性。
  2. 语境与应用:

    • 学术考据: 在历史研究、文献校勘、训诂学等领域,“诘驳”常用于指学者对前人记载、注释或观点的质疑和辩驳。例如:“清代学者对古籍中的诸多记载进行了详尽的诘驳。”
    • 法律诉讼/辩论: 在法庭辩论或正式论辩中,指一方对另一方陈述的事实、证据或法律适用的质疑和反驳。例如:“律师对证人证词的关键细节进行了有力的诘驳。”
    • 审查批评: 指对文章、理论、政策等提出疑问和批评意见。例如:“该报告发表后,引发了学界广泛的讨论和诘驳。”
    • 日常讨论(较少用): 在非常正式或严肃的讨论中,指对他人意见的深入质疑和反驳。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对“诘驳”的释义为“讯问辩驳”。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释义最全的汉语语文词典,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其编撰汇集了众多语言学专家的研究成果。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具体条目可查阅该词典第7卷第1440页(仅供参考,实际页码可能因版本略有差异)。
  2. 《辞海》(第七版): 虽未直接收录“诘驳”词条,但对“诘”和“驳”的释义(“诘:责问;追问。”、“驳:①…②辩正是非;否定他人的意见。”)清晰支持了“诘驳”的合成义。作为综合性大型辞书,《辞海》的释义具有广泛认可度。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3. 古代文献用例佐证:
    • 《明史·职官志一》: “(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虽然此处用“驳正”,但其“批驳纠正”之意与“诘驳”的驳斥义相通,体现了官方文书审查中的类似行为。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馆臣对收录书籍的考辨评论中,常包含对前人观点的诘驳。例如在考证书籍真伪、作者、内容时,多有“某某说未确,今驳正如下…”或对某观点进行详细质疑辩难的表述,此即“诘驳”的实践体现。来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相关条目(可通过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查询具体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诘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jié bó,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通过质问和辩驳的方式,指出对方观点或言论中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核心在于“质疑”与“反驳”的结合,强调用逻辑或事实进行批判性对话。


构成解析

  1. 诘(jié):本义为追问、责问,如“诘问”“反诘”。
  2. 驳(bó):意为反驳、否定,如“批驳”“驳斥”。
    二字组合后,形成一种“先质疑再反驳”的互动过程。

用法与示例


近义词与关联词


权威性说明

该词在《汉语辞海》《沪江在线词典》等工具书中均有收录,释义以“问难和辩驳”为核心,不同来源表述高度一致。如需进一步查阅,提供的古籍原文或词典链接。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旆报道抱锣别途碧寥超迈绝伦琤瑽垂训怵利雌风大陆漂移说躭勤搭趿瞪瞢恩养钱脯肉福熹怪僻贯鱼之次夯具寒泉之思蚝田皇轝喙突蕉衫拮据解民倒悬急溜溜绝国殊俗口澳宽厂枯砚蟉糅马城马龙车水冥道末调抹刷啮啮穷沮琦玮仁义礼智熔今铸古生狞生涩拾翠水澒硕辅贪庸逃号天打雷劈王台晚歇五侯七贵像斗详情度理纤削仙驭笑乐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