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甑的意思、尘甑的详细解释
尘甑的解释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载, 桓帝 时以 冉 为 莱芜 长,因遭母忧,不到官,结草室而居。“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后因以“尘甑”为形容清贫之典。 宋 范成大 《春寒即事留游子明王仲显》诗:“笑我生尘甑,惭君有意袍;故人能少驻,门径久蓬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夫人从容曰:‘君尘甑犹昔,何老誖不念子孙耶?’”
词语分解
- 尘的解释 尘 (塵) é 飞扬的灰土: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甚嚣尘上。望尘莫及。 佛家、道家指人间:红尘。尘世。 笔画数:; 部首:小; 笔顺编号:
- 甑的解释 甑 è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甑尘釜鱼。 〔甑子〕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 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曲颈甑。 笔画数:; 部首:瓦;
网络扩展解释
“尘甑”是一个汉语词汇,用于形容生活清贫、家徒四壁的状态,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词义
- 读音:chén zèng
- 释义:字面意为“积满灰尘的饭甑(古代蒸饭的炊具)”,比喻因长期断炊而器具蒙尘,引申为家境贫寒、生活困顿。
2.典故出处
这一说法源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冉》的记载:
东汉桓帝时期,范冉(字史云)被任命为莱芜长,但因母亲去世未赴任,选择结草屋隐居。他生活极度贫困,甚至“甑中生尘,釜中生鱼”(饭甑积灰,锅灶生蠹虫),邻里作歌感叹其清苦。后世遂以“尘甑”代指清贫。
3.文学引用
- 宋代:范成大《春寒即事留游子明王仲显》中写道:“笑我生尘甑”,自嘲生活窘迫。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用“君尘甑犹昔”暗指对方仍坚守清贫。
“尘甑”通过具象的炊具蒙尘场景,生动刻画了古代文人的贫寒境遇,成为诗词中表达安贫乐道或困顿生活的经典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尘甑(Chén zèng)这个词汇非常少见,主要在古代文献中使用,而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以下是关于尘甑的一些资料:
拆分部首和笔画:
尘(chén):由“尸”(shī)和“土”(tǔ)组成,总共有7画。
甑(zèng):由“瓦”(wǎ)和“木”(mù)组成,总共有11画。
来源:
尘甑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皇甫谧传》中。在该文章中,尘甑被用来指代一个可以盛放粮食的容器,类似于现代的盆或桶。
繁体:
尘甑的繁体写法与简体相同,没有特别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尘甑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详细的写法并无明确的记录。
例句:
尘甑中的粮食已经过期了,我们需要重新补充。
组词:
尘埃、尘土,甑子、甑盖。
近义词:
容器、器皿。
反义词:
粮食、食物。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白鼻报船边场臂长布散除陛黜邪崇正大边大杜鹃丹碌倒宅东京回合东丘恩念凤凰衔书风清凤舍附奏槁面勾乙过省洪赫环谒浇醨稼器积瘁积伐计口惊雷荚精悉计日程功酒半吉验军鞞扣墀狂呓灵畤龙榜慢淫谋虹狞鳞千金不换千仞曲阁三色堇上簿实实在在首南鸟顺民绥静苏井碳化物挑刀走戟体探通秀婐婉蜗蚓闲代萧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