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国残民的意思、蠹国残民的详细解释
蠹国残民的解释
同“蠧国害民”。 宋 苏轼 《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姦言詖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词语分解
- 蠹国的解释 危害国家。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 春秋 之末,至于 战国 ,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此皆姦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柳子厚 《憎王孙文》……今
- 残民的解释 .残害百姓。 汉武帝 《御史大夫遣郡国计吏敕》:“残民贪污烦扰之吏,百姓所苦,务勿任用。”.被残害的人民;劫后馀民。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弔其残民。” 唐
网络扩展解释
“蠹国残民”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ù guó cán mín,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1.基本含义
指行为或现象侵蚀国家根基、败坏社会风气,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常用于形容官员腐败、政策失当等损害国家与民众的行为。
2.字词拆解
- 蠹:原指蛀虫,引申为侵蚀、破坏。
- 国:指国家或政权。
- 残:意为残害、损害。
- 民:即民众、百姓。
四字组合后,比喻像蛀虫一样从内部破坏国家,使民众受害。
3.出处与用法
- 经典出处:出自宋代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文中提到奸佞之臣“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揭露其危害性。
- 用法:多作谓语或定语,与“祸国殃民”意义相近,用于批判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4.相关延伸
- 近义成语:蠹国害民、祸国殃民。
- 反义概念:利国利民、安邦定国。
该成语通过虫蛀的比喻,生动揭示了内部腐败对国家与民众的深远危害,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蠹国残民》这个词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遭受严重破坏、领土减少、人民凋敝的状态。拆分部首为虍国残立,共12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形容国家落魄、民不聊生的现象,用以警示人们珍惜和维护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蠹国残民》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蠹國殘民」。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差异,但仍能传达相同的意义。
下面是一个例句:
「这个国家经历了战争和内乱后,成为了一片蠹国残民的土地。」
一些组词:
蠹虫(dù chóng):指食害谷物、纺织品等物品的害虫。
近义词:
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反义词:
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安攘卑小毖劳薄晚承露盘尘溷槌杵啖食蹈觝德友地镜二氏辅檠刚婞诡舌鹤伴激话矜尚鸠民拘民烂曼寥寥无几犂槅吏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留落马尘没颠没倒秘记拏讹头农行袍褂平论墙眼硗狭奇节麒麟斗青冥姿乞食契文啓谒热燥燥镕锻戎戎入夜生辉神鱼潠洒苏辙探摸韬旒头緑脱靴蜿蜒五纬衔告相搀祥麟先兄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