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苏辙的意思、苏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苏辙的解释

(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年间进士。官至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后被贬,晚年定居颍川,号颍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有《栾城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颍滨遗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苏辙”一词包含以下内涵:

一、历史人物身份

苏辙为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其名“辙”取自《说文解字》“车迹也”,本义为车轮碾过的痕迹,引申为遵循前人道路的处世态度(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说文解字》)。其字“子由”呼应名讳,暗含“依循轨迹而行”的儒家伦理观(来源:汉典《古人名字解诂》)。

二、文学成就解析

作为唐宋古文运动代表人物,苏辙的散文以“汪洋澹泊”著称,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被收入《古文观止》。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栾城集》收录诗文逾千首,展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创作特色(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史》)。

三、哲学思想溯源

受家学影响,苏辙在《老子解》中提出“道者万物之宗”的命题,融合儒释道思想,主张“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该论著被朱熹评价为“苏氏之学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来源:国家图书馆《栾城后集》影印本)。

四、历史评价定论

《宋史·苏辙传》称其“论事精确,修辞简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奏议“多切中时弊”。现代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特别强调其政论文“识见通达,笔力遒劲”(来源:中华书局《宋史》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苏辙”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人物身份与历史地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眉州眉山人,是著名文学家苏轼(苏东坡)的弟弟,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他官至门下侍郎,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谥号“文定”。

二、名字的寓意

其父苏洵取名的深意:

  1. “辙”指车轮痕迹:苏洵希望他如车辙般低调处世,因“车辙不涉祸福”(即使车辆损毁,车辙也不会被牵连),寓意平安避祸。
  2. 对比兄长“轼”:苏轼名字中的“轼”是车前横木,象征显露但需收敛锋芒,而苏辙的名字更强调隐于世的智慧。

三、生平与成就

  1. 科举与仕途:嘉祐二年(1057年)与苏轼同榜进士,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晚年定居颍川。
  2. 文学贡献:散文以“汪洋淡泊”著称,代表作《栾城集》收录其政论、游记等,尤擅书札(如《黄州快哉亭记》),语言清丽且蕴含人生感悟。
  3. 思想主张:秉持儒家仁政理念,强调修身治国,其文章常探讨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提示:若需了解苏辙具体作品或历史事件细节,可参考权威古籍《宋史》或《栾城集》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暗事靶心卑室本规笾铏别种布鲁塞尔谗害称伐承泽绸子刺蹙大赋大号当之有愧德兴市定调子二马车水烟袋放瘀烦膺法书分期分批浮丽公山龟灼华旦黄弟伙耕豁然开悟积猾进职嵇琴旧哲顆恰空晴賫持料仓玲玲卖壮丁岷汉莫难袍带翩连辟疆园平露撒嘴少年先锋队少年先锋营赦令深目国顺溜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殊色填阬满谷题壁透映卫子瑕显证瑕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