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槌杵的意思、槌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槌杵的解释

棒槌。 唐 于志宁 《谏太子承乾书》:“丁匠官奴入内,比者曾无监管……钳凿缘其身,槌杵在其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槌杵是传统农具与生活器具的组合体,由"槌"和"杵"两个部件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槌指敲打用的棒状器具,杵指舂捣谷物或药物的圆头长柄工具。二者组合使用时,常见于以下三种功能场景:

  1. 结构特征 槌多为硬木制成的圆柱体,长度约80-120厘米,直径5-8厘米,表面经火烤处理增强硬度。杵的头部呈半球形,常用石质或金属材质,《考工记》记载早期杵头多采用青石打磨而成。

  2. 农耕应用 在谷物加工中,槌杵配合石臼使用,通过杠杆原理实现脱壳去麸。汉代《氾胜之书》记载"稻粟三舂,杵臼相和"的加工流程,每日可处理谷物约三斗(合现代15公斤)。

  3. 文化意象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描述的捣衣场景,即指妇女用槌杵捶打织物使其柔软。宋代《太平御览》收录的六朝民歌中,已出现"槌杵声声催夜短"的劳作描写。

现代民俗学者在《中国农具发展史》中指出,随着机械碾米机的普及,槌杵自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退出生产领域,但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着仪式性使用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槌杵”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chuí chǔ,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槌杵指古代用于捣击、敲打的工具,由“槌”和“杵”组合而成。

    • 槌:敲打用具,如鼓槌、棒槌。
    • 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如杵臼。
      两者结合后,泛指捣击类工具,例如棒槌。
  2. 引证与用法
    唐代于志宁在《谏太子承乾书》中写道:“钳凿缘其身,槌杵在其手。”,描述工匠手持槌杵劳作的情景。

二、扩展解释

三、相关辨析

四、总结

槌杵是古代劳动工具的代表,常见于捣米、捶衣等场景,唐代文献中已有明确记载。如需查看更多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语辞海》或《谏太子承乾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谤沮班指边街俾昼作夜尝胆卧薪綢绎春务道骨仙风电骇帝鬼端洁飞书走檄風烏负蝂隔行扫描拱花后日减核见面礼僸佅兜离酒租掘地寻天客恨老枭瞭亮利齿伶牙力偶六边形留连忘返沦落緑矾磨娑匿行秾丽暖气管慓劲狉榛扑速速清商桑妇山腋摄居生碑拾翠羽施敬兽炉水泆顺毛儿扑撒讼逮腾云驾雾调焦挑抉霆乱铜史晩暮五纯五曲羡钱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