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棒棰的意思、棒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棒棰的解释

(1).捶打用的木棒。多在洗衣时用以捶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説声未了,早跑出四五个鸦头,手里都拿着门閂棒棰,打将出来。”

(2).方言。指人参。《东北人民抗日歌谣·早把鬼子打回东洋去》:“小妹妹,小妹妹,咱俩上山挖棒棰……咱们的棒棰多么好,吃了浑身长力气。” 大群 《小矿工》:“我听说他在二十岁那年,一怒把蒙奸住的蒙古包,给纵火烧掉了,跑到山里挖‘棒棰’,后来就参加了抗 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棒棰是汉语中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的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与形制特征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棒棰指“长约一尺、两端稍粗的圆木棒,用于捶打衣物”,其形制特征为圆柱体,表面光滑无棱角,多选用硬木材质以增强耐用性。

  2. 历史功能演变

    《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元代文献《农政全书》,原指捣衣工具。明清时期随纺织业发展,棒棰成为染布工艺中拍打布匹的核心器具,这一功能在《天工开物·彰施》中有详细记载。

  3. 方言特殊含义

    在东北官话中,棒棰衍生出特殊语义。《东北方言词典》标注其可形容“处事笨拙之人”,如俗语“山参长得像棒棰——再灵也是根槌”,此处通过类比手法形成隐喻表达。

  4. 民俗文化象征

    民俗学者王世襄在《中国传统器具研究》中指出,棒棰在婚俗中具有驱邪纳吉功能。山东胶东地区新娘陪嫁品中必备红漆棒棰,取其“捶(谐音‘催’)生贵子”的吉祥寓意。

网络扩展解释

“棒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1.本义

指捶打衣物用的木棒,通常用于洗衣时敲打衣物以去除污渍。这一用法在传统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提到的“门闩棒棰”即为此类工具。

2.方言含义

在东北等地方言中,可代指人参。例如民间歌谣中“挖棒棰”即指采挖人参(如:“小妹妹,咱俩上山挖棒棰……”)。

3.比喻义(口语化)

形容某人在某领域一窍不通或性格愚钝,类似“外行”“呆板”的贬义表达。例如:“他在编程方面是个棒棰。”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文学实例,可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侬八方支持百凤白练鳖咳饼铛财政补贴惨状谄薄谄上傲下朝餐刺奸葱蔚噉饭蛋黄丹沙达顺洞心骇耳蹲笆篱子恶钱法后王肥张瓜农卦影归士害釱寒乞喊山荒郊狡刻矫正结童井厕晶晖儆懔扣弦阔荡铃旛凌贱留志门政密赐秘乐耐心耐意青盐权掩拳勇荣翰乳柑三自升仙桥绶草淑艾笋条同心脍推心置腹吴咏湘江竹下同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