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心骇耳的意思、洞心骇耳的详细解释
洞心骇耳的解释
形容使人震惊。
词语分解
- 洞心的解释 潜心。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序》:“﹝ 汉武帝 ﹞洞心於道教,使冥跡之奥,昭然显著。”
- 骇耳的解释 使人听后感到震惊。《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鏗鎗闛鞈,洞心骇耳。” 李周翰 注:“言可通心惊耳。”《文选·马融<长笛赋>》:“然后少息暂怠,杂弄间奏,易听骇耳,有所摇演。” 张铣 注:“换易旧听
网络扩展解释
“洞心骇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òng xīn hài ěr,形容事物或声音令人极度震惊,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力。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某种声音、场景或事件使人内心震动、听觉受惊,达到震撼的效果。
- 出处: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金鼓迭起,铿锵铛鼞,洞心骇耳。”,描述战场上鼓乐齐鸣的震撼场面。
二、字词拆解
- 洞:此处意为“透彻、穿透”,强调深入内心的感受。
- 心:指内心,体现情感上的冲击。
- 骇:意为“惊吓、震惊”,突出听觉或心理的剧烈反应。
- 耳:代指听觉,与“骇”结合强化感官震撼。
三、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通常作谓语,用于描述事件或现象的震撼性。
例句:战场上金鼓齐鸣,洞心骇耳,士兵们无不为之震撼。
- 适用场景:多用于文学、历史记载或形容宏大场面,如战争、仪式等。
四、近义词
- 洞心骇目:强调视觉与内心的双重震撼(结构与“洞心骇耳”相似)。
五、总结
“洞心骇耳”通过“洞”“骇”二字强化穿透性与冲击感,生动刻画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境,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其感染力。
网络扩展解释二
《洞心骇耳》这个词形容某种事物令人非常震惊和惊恐,对心灵造成极大的冲击。现在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洞心骇耳》的拆分部首为「⼼」(心字旁)和「耳」。其中,「⼼」为3画,「耳」为6画。
来源和繁体:
《洞心骇耳》一词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神视是以洞心骇耳。”这句话形容了一种极其震撼人心的场景,后被引申为形容世间种种让人震惊的事物。
对应的繁体字为「洞心駭耳」。
古时候汉字写法:
《洞心骇耳》一词没有古代特定的汉字写法,因为它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句话,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汉字。
例句:
这个恐怖电影真是洞心骇耳,把观众们吓得魂飞魄散。
组词:
洞察心思、骇人听闻、耳目一新
近义词:
触目惊心、令人震惊、扣人心弦
反义词:
平淡无奇、无足轻重、乏味枯燥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