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心脍的意思、同心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心脍的解释

旧时七夕所制脍肉。相传七夕牛郎织女相会,故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洛阳岁节》:“﹝ 洛阳 人家﹞乞巧,使蜘蛛结万字,造明星酒,装同心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同心脍"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也未在权威汉语词典中被列为独立词条收录。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及古代饮食文化背景来理解:

  1. 字义拆解与核心含义

    • 同: 相同、一起、共同。
    • 心: 心脏,引申为核心、中心、心意、思想感情。
    • 同心: 本意指齐心、想法一致、感情相通。如成语“同心同德”、“同心协力”。
    • 脍: 指切得很细的肉或鱼片。在古代饮食文化中,“脍”常指生鱼片或细切的生肉,是精致菜肴的代表,如“鲈鱼脍”、“脍炙人口”(“脍”指细切的肉,“炙”指烤肉,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称赞)。
    • 同心脍: 因此,“同心脍”的字面意思可理解为:
      • 象征意义: 比喻夫妻或亲人之间心意相通、感情深厚,如同将一颗心(或共同的心意)细细切分、共同品尝的菜肴。它强调的是一种亲密无间、共享心意的情感联结。
      • 具象意义(推测): 可能指某种象征或表达“同心”之意的特殊菜肴(例如,将食材精心切分后摆成象征同心的图案,或夫妻共食一份脍)。但这层含义缺乏具体古籍或食谱的直接记载佐证。
  2. 文化背景与象征

    • 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情感表达中,“同心”是描述夫妻恩爱、朋友情谊、君臣相得的常用词。例如,《古诗十九首》中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脍”作为精细加工的美食,常出现在宴饮、待客或表达情意的场景中。将“同心”与“脍”结合,很可能是文人或民间对一种理想情感状态(心意相通)的具象化、诗意化表达,借饮食喻人情。
    • 它更可能出现在诗词歌赋或特定语境(如婚庆、家宴)中,用以寄托或赞美深厚的情感,而非一个广泛使用的、有严格定义的烹饪术语。

“同心脍”的核心含义在于其象征意义,指代夫妻或亲人之间心意相通、感情深厚、亲密无间的状态。它借用“脍”这种精细美食作为载体,将抽象的情感“同心”形象化,表达了共享心意、情感交融的美好意境。其作为具体菜肴的含义虽可推测(象征同心的脍),但在权威文献中缺乏明确、独立的记载和定义。

主要参考来源(基于汉语字词释义与文化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同心脍”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本义(七夕传统食物)

同心脍最初指旧时七夕节特制的脍肉,与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相关。据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洛阳岁节》记载,洛阳人家在七夕节会准备“同心脍”,并搭配“明星酒”、用蜘蛛结“万字”等习俗,寓意祈福与团圆。

二、引申义(成语比喻)

现代词典中,“同心脍”也被视为四字成语,由“同心”(心意一致)和“脍”(切碎的肉)组成,比喻人们像切碎的肉一样紧密相连,形容志同道合、团结协作。常用于描述团队合作、友谊或亲情等场景。


补充说明:

  1. 读音:tóng xīn kuài。
  2. 文化背景:其本义与七夕节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代民俗中通过食物寄托美好愿望的习俗。
  3. 注意:两种解释分别侧重历史渊源和现代比喻,需根据语境区分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按答白羊车报春备细抃栗不该不壹材贡鸱夷子皮出贡鹑纬窜徙灯盌得休便休跌跌挞挞段联厄急风不鸣条凤跃风雨如盘分事富民负学歌梁购物中心毂毂匦牍骇噩呵斥还必须挥散虎门销烟驾鵞兼吞景迈究尽即温听厉句盾绝裙而去款打柳郭鲁阳马鼈木椌培堆鎗旗气踰霄汉热补热望日照声名藉甚数日恶叹词摊簧天人感应田输同馆同心如意托活媟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