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麾旗和钺。古代将帅的旗仗。借指军旅。《南齐书·高帝纪上》:“麾鉞一临,凶党冰泮。”
(2).指节度使、安抚使等镇抚大员的官位。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不作巢幕燕,肯从触藩羝?胡为滥麾鉞,坐听鸣鼓鼙!”
麾钺(huī yuè)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复合词,由“麾”和“钺”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象和权力象征意义。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进行分项说明:
麾钺指古代将帅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麾)和象征生杀大权的斧形兵器(钺)。其核心含义为:
麾(huī)
《周礼·春官·巾车》:“建大麾以田。”郑玄注:“麾,旌旗属。”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麾军击之,曹公败走。”
钺(yuè)
“麾钺”一词多见于史书与兵家文献,强调将帅受命于君主的权威:
军事统率象征
《后汉书·皇甫嵩传》:“今将军仗国威,建麾钺,以临华夏。”
▶ 此处“建麾钺”指被授予统兵征伐之权。
君主授权的代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假亮麾钺,得专征伐。”
▶ 指刘备授予诸葛亮自主指挥军队及执行军法的权力。
“麾钺”浓缩了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两大核心:
二者结合,成为君权与将权关系的具象化符号,常见于描述名将受命出征的语境中。
注:因“麾钺”属古汉语专有名词,现代词典释义多援引上述经典文献。本文未提供外部网页链接,因权威释义需以原始典籍及《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工具书为准。
“麾钺”是一个古代军事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
“麾”指指挥军队的旗帜,“钺”为古代兵器,形似战斧,象征权力。二者合称“麾钺”,原指将帅的旗仗和权柄,后引申为指挥军队、统领军务的象征。
2.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3. 引申意义
除军事指挥外,“麾钺”也代指节度使、安抚使等高级官职,体现其镇抚地方的军政权力。现代语境中,可比喻各领域具有卓越领导才能的人。
总结
该词融合了古代军事符号与权力象征,既描述具体指挥工具,又承载统帅权威和官职内涵。需注意其使用场景多与历史、文学相关。
半新不旧不贤都头长悠禅林雌竹宕账道德教育电报丁宁读书反唇相稽蜂气风坛钩箝呵诘哗啦啦皇古灰气惛塞加护简出江腹积诚急冲冲介气嫉恶若仇进干兢严獧捷絶佳捃获开路鬼跨马鞍狂直来歆连拳麟韦排沙见金滂浡朴疎瓶罍之耻帢帽清器庆延起签痊疴三沐僧麈赏信罚必神考社鼠城狐讼魁台坐绦绒汀沙投军颓息亡书无双树铦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