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受块的意思、受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受块的解释

接受土块。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公子 重耳 ﹞出於 五鹿 ,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子, 子犯 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故 瀆 东逕 五鹿 之野, 晋文公 受块於野人,即此处矣。”后用为受天赐之典。 唐 王起 《雨不破块赋》:“受块之人,共欣其天赐;击壤之老,将明其帝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受块”一词在现代汉语通用词典中未收录为固定词条,需拆分解析其构成。“受”为接受、承受之意,如《说文解字》释作“相付也”,指事物传递过程;“块”指成团的固体物质,本义为土块,如《左传》载“野人与之块”即用此意。二字组合可解作“接受土块”,属动宾结构短语,非独立词汇。

该组合在古籍文献中偶见使用,如《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文公流亡时“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描述接受土块的情节。此类用法属于特定语境下的临时搭配,未形成独立词义。当代语言使用中,“受块”无引申义项,不具备成语或俗语属性。

网络扩展解释

“受块”是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

  1. 基本释义
    字面意为“接受土块”,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晋文公重耳的典故。据记载,重耳流亡时向农夫乞食,对方赠予土块,随臣子犯认为这是“天赐土地”的吉兆,重耳遂恭敬接受。

  2. 典故背景
    故事发生于五鹿(今河南濮阳),农夫赠土块的行为本含轻蔑,但子犯解读为象征未来将获得领土的预兆。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亦提及此事,进一步强化其象征意义。

  3. 引申含义
    后演变为“接受天赐”的代称,常用于文学或祝颂语境。例如唐代王起在《雨不破块赋》中写道:“受块之人,共欣其天赐”,借以歌颂帝王功绩。

  4. 注意误区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误读为“受重视”的成语,但权威文献均未支持此说法,建议以古典出处为准。

该词核心在于历史典故中的象征意义,而非字面动作,常用于表达对天命或机遇的接纳。

别人正在浏览...

剥肤及髓财贡酬庸捶打楚掠从姬荡地调练凋缺二十四司返防风帚伏景天芙蕖扶正黜邪个边功美诟讥鹳鵞鼓刀屠者孤雁出群豪荡衡撃后怕皇冠堲谗极戍看起来辣酱琅琳连鬓胡料敌制胜零钱另眼看戏龙工毛茸呢呢蒲酒铺路石子切盼权任取名入化瑞雪兆丰年鼪鼯之径沈灶生鼃试水守训衰条瞬然遂大夫踏杠投宿外情望风响应洿哗膴盛霞绷下口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