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寺的意思、都寺的详细解释
都寺的解释
(1).太常寺的别称。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崔潞府 日知 ,歷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於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人谓之 崔公 望省楼 。”
(2).寺院中统管总务的执事僧。《水浒传》第六回:“首座便道:‘师兄!你不省得。你新来掛搭,又不曾有功劳,如何便做得都寺。’”
词语分解
- 都的解释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总:都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称头目、首领。
- 寺的解释 寺 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观(刵 )。 * 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 笔画数:; 部首:寸;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都寺”一词在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作为古代官署的别称
指代太常寺:
太常寺是中国古代掌管礼乐、祭祀等事务的官署。唐代文献如《隋唐嘉话》提到“都寺”是太常寺的别称。例如,崔日知任太常寺官员时,在都寺厅后建楼,被称为“望省楼”,体现其职能与地位。
二、佛教寺院中的职位
统管总务的执事僧:
在寺院中,“都寺”是负责管理日常事务的高级执事僧人,需通过资历和功绩晋升。例如《水浒传》中,鲁智深因新入寺院且无功劳,被首座认为不宜直接担任此职。其职责包括协调监寺、安排法会、管理财务等,类似现代行政主管。
其他注意事项
- 发音差异:
不同来源标注的读音略有差异,部分注音为“dū sì”,另一部分为“dōu sì”,可能与历史或方言演变有关。
- 比喻用法:
少数文献(如)将其引申为“繁忙拥挤之地”,但此用法较少见,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隋唐嘉话》《水浒传》等古典文献,或查询高权威性词典(如、4)。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都寺这个词是指古代的一种宗教场所,主要用于佛教寺庙的称呼。下面是关于都寺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都寺的“都”字部首为十字底部的一折折叠,意为集合、聚集的意思;“寺”字部首为宀,表示与庙宇相关。都寺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都寺一词最初源自《佛国记》中的记载,其中提到了唐代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国际交流,以及佛教文化的传播。都寺在此文献中出现,成为佛教场所的代称。
繁体:繁体字“都寺”在简体字中依然保留着其原有的形状和意义。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都寺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有可能会使用更加古老的字形和字体书写,但整体含义和读音并无太大区别。
例句:这座都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建筑。
组词:都寺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例如“大都寺”(指规模较大的寺庙)、“名都寺”(指有名气的寺庙)等。
近义词:类似于都寺的词语包括“庙宇”、“寺庙”等。
反义词:与都寺相对的词语可能是“教堂”、“清真寺”等,这些是指其他宗教的宗教场所。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