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既望的意思、既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既望的解释

周 历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为既望。后称农历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 周 ,则至 丰 。” 孔颖达 疏:“ 周公 摄政七年二月十六日,其日为庚寅,既日月相望矣。於已望后六日乙未,为二月二十一日。”《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解讲疏》:“暨七月既望,乃敬捨宝躯,爰及舆冕,自缨已降,凡九十九物。”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既望”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描述特定日期的术语,其含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略有演变,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词源解析

    •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的满月之日,即“望日”。
    • 「既」:表示“已经达到某种状态”,如《易经》中的“既济”卦,引申为“之后”。
  2. 时间范围

    • 狭义:通常指农历十六日(望日的次日),例如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即七月十六。
    • 广义:周历曾将十五至廿二、廿三日统称为“既望”,但后世逐渐固定为十六日。

二、历法差异

三、应用场景

  1. 文学引用:古代诗词常以“既望”标志时间,如《赤壁赋》通过“七月既望”营造月夜泛舟的意境。
  2. 历法记录:用于祭祀、节气等传统活动的时间标注。

四、总结

“既望”是农历十六日的代称,核心含义为“满月后一日”。其定义在周代较宽泛,后逐渐固定为十六日,部分历法因月份长短略有调整。如需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尚书》《赤壁赋》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既望》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超越眼前、迈向更高的目标,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和渴望。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 既(ji):日(sun)和口(mouth); - 望(wang):月(moon)和木(wood)。 《既望》一词源自古代汉语,表示对天文的观察和追求。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既望》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没有太大变化。 一些例句: 1. 我对未来充满了既望,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梦想。 2. 他朝着自己的既望努力奋斗,不畏艰难。 3. 既望是一种人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组词:既往不咎、望而却步、望子成龙。 近义词:期望、希望、憧憬。 反义词:失望、绝望、无望。

别人正在浏览...

扳价邴生补过饰非才俊抄报成涣尺码赤绳崇阿筹议舛迕础礩寸长片善打叠大模尸样丹诚弟靡底漆访鹤富二代寒埃憨葱贺启何树徽嫿降班捡破烂兼儒诫励鸡内金流氓集团陆地神仙率将买舩满贯嫚逆秘纪尼媪篣楚平信贫落若此拾渖述容数四四钵私谥螳蜋奋臂桃花源挑弄题免偷馁屠醢推沟外快晚照无坚不摧虓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