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志。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 大渡河 流入 岷江 ( 府河 )处的西南岸,耸立着一座 嘉定 府城,那在乡土志上是称为‘海棠香国’的地方。”
乡土志,又称风土志,是系统记录某一地区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物产风俗等概况的地方志书。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基本定义
指以地方行政区域(省、府、县乃至乡镇)为范围,综合记载该地区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志书体裁。其内容涵盖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俗文化等多个维度。
词语构成
• "乡土"指代家乡或特定地域的土地与文化认同;
• "志"即记录、记载,体现系统性编纂特点。
历史背景
清末时期,乡土志被官方列为地方教育教材,成为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例如四川地区乡土志通过历史地理的整合,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归属感。
典型示例
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提及,嘉定府城(今乐山)在乡土志中被誉为"海棠香国",印证其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色彩。
现代意义
作为地方文化研究的基础文献,既保留传统地域特色,又为当代城乡发展提供历史参照。
注:如需查阅完整案例或不同地区的乡土志内容,可参考地方档案馆或相关历史文献数据库。
《乡土志》是指用文字记录乡土(即乡村)的情况、历史、文化等内容的书籍。它目的在于对某一乡村或地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保留和传承乡土的独特特色。
《乡土志》的拆分部首为“土”,共包含6个笔画。
《乡土志》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著作《乡土志》,此书记录了古代中国各地的乡土情况和地方风土人情。如今,《乡土志》成为了以这一书名为基础编写的类似内容的著作称呼。
《鄉土誌》是《乡土志》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较为复杂,常采用篆书或隶书来书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规范化的发展,许多汉字的写法逐渐简化,包括《乡土志》。
1. 在这本《乡土志》中,详细记载了这个乡村的历史和传统。
2.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乡土志》了解到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
乡村、乡土文化、乡土建设、乡野、乡间
地方志、乡土著作、地方记载
城市志、城市文化、城市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