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贮放诗稿的袋子。语本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宋 陆游 《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是夕极寒》诗:“诗囊羞涩悲才尽,药裹纵横觉病增。” 清 周亮工 《寄闽南高云客蒋用弢谢尔将》诗:“难从酒伴浮三雅,自解诗囊咏七哀。” 梁启超 《腊八小饮》诗:“客怀澒洞诗囊窄,乡思低迷粥鼓遥。”
“诗囊”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意象的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指贮放诗稿的袋子,常为古代文人随身携带,用于随时记录灵感或诗句。这一概念源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典故,据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记载,李贺常骑驴携一破旧锦囊,遇有所得便书投囊中。
多用于文学评论或诗词赏析中,形容诗人创作习惯或借指诗文积累,如“诗囊渐满”表示作品丰硕。
《诗囊》是一个成语,意为装有诗句的袋子。在古代,诗人们常常将自己的优秀诗篇装入一个袋子之中,称之为诗囊。
《诗囊》由部首“讠”和“囗”组成,拆分成共计9个笔画。
《诗囊》最初出自《庄子·徐无鬼》:“徐无鬼乘舆游于江、淮、汉、洛之间。水过则勃,山出则蟠。於是棄舆而走,策刍而至夸父之墓。见其君而问焉,曰:‘夫子固无恶乎!形囊无缝无隙,而藏恶者十余焉!今子将欲何为?’夏后氏曰:‘烧之。黄帝曰:‘剖之。穷形之妙,而天下之君不能达也,汝其弗若!’”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存放诗词的意义。
《诗囊》的简体字和繁体字写法一致,都为“诗囊”。
古时候的《诗囊》可以写作“詩囊”,使用了传统的繁体字形。
他心中的《诗囊》藏有无数美妙的诗句,充满了文人的浪漫情怀。
诗篇、囊括、藏诗、美妙
诗袋、诗匣、诗盒
诗漏、诗废、诗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