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宾格的意思、宾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宾格的解释

[objective case] 一种语言的格的形式,表示该词是及物动词的宾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宾格是汉语语法学中用于指代动词或介词所支配对象的形态范畴。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和代词本身没有严格的主宾格形态变化,其语法功能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体现。例如“我看见他”中的“他”处于宾语位置,但形态上与主语的“他”完全一致,这与英语中"I see him"的宾格变化形成对比。

古代汉语存在类似宾格的语法标记,如代词“之”专用于宾语位置。《马氏文通》记载:“三代以上之文,代字之宾次则用『之』字”,如《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之”即承担宾格功能。这种用法在近代白话文中逐渐消亡,演变为现代汉语的语序主导模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宾格概念常用于解释宾语成分的句法位置。《现代汉语八百词》明确指出:“名词没有格的变化,宾语和主语的区别全靠词序”,如“老师表扬学生”与“学生表扬老师”通过语序区别施受关系。该特征使汉语成为典型的分析语,与印欧语系的屈折语形成类型学对比。

网络扩展解释

宾格(Accusative Case)是语法中的一种“格”(Case),主要用于表示动作的直接承受者(即动词的直接宾语)或某些介词支配的对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宾格是名词、代词或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直接宾语时的形态变化。例如:

2.不同语言中的宾格

3.宾格的功能

4.与其他格的区别

5.常见误区

宾格的核心作用是标记动作的直接作用对象,其形式因语言而异。在英语中需特别注意代词的宾格形式(如me/him),而在屈折语(如德语、俄语)中需掌握名词的变格规则。

别人正在浏览...

哀急驳究鉢头戴肩第三种人帝图冯附风信旗辅道负诟忍尤芙蓉剑感忿共患难公正无私攻逐挂灯结彩河曲鸟糇食槐色卉醴家处詃略结不解缘谨信近幸金铉据虚朗悟老红累迭莲华白梨萌哢吭芦笛骂倨泯坠墨杘鸟媒跑腿僻安凭肩钱文戚促渠门姌姌上摈杀一儆百失脚十因速熟汰然套言停尸体温计妥适闻知乡巴香洞香毂希留合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