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征的意思、东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征的解释

(1).向东征伐。《诗·小雅·渐渐之石》:“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郑玄 笺:“将率受王命东行而征伐。” 汉 扬雄 《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 唐 李商隐 《随师东》诗:“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鬭心。”

(2).东行。 汉 班昭 《东征赋》:“惟 永初 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 唐 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征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学与历史语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构成 "东"在甲骨文中象形为悬挂的囊橐(袋子),《说文解字》释为"动也",后专指方位名词。而"征"的金文字形从彳(道路)从正(目标),《尔雅·释言》注"征,行也",本义为有目的的行军。两字组合构成方位性军事行动专称(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

二、历史语义流变

  1. 特指商周军事行动:最早见于《尚书·蔡仲之命》"成王东伐淮夷",指周王朝对东方诸侯国的讨伐。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考证,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征人方"记载,此为东征原型(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版)。

  2. 三国时期专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建兴五年,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以图中原",后世史家将此次北伐误称为"六出祁山",明清话本始见"诸葛亮东征"之说,实为文学创作形成的特殊语义(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版)。

  3. 文化引申义:在《全唐诗》中可见"东征未必胜崆峒"的比喻用法,喻指向权威挑战。明清楹联常用"紫气东征"表达祥瑞降临,此时已剥离军事内涵(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崇文书局2011版)。

三、现代规范释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版)将其定义为:"①古代特指向东方进行的征伐行动;②引申为向东方向的目标进发",该释义涵盖历史本义与当代引申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东征”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 向东征伐:指国家或军队向东方地区发动军事行动,以征服敌人、扩张领土或巩固统治。
    • 东行:在非军事语境中,也可表示向东行进。

二、历史案例

  1. 中国古代
    • 周公东征(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商朝残余势力及东方诸侯叛乱,巩固周朝统治,并推动礼乐制度发展。
    • 唐代李商隐《随师东》:诗中“东征日调万黄金”反映了古代军事行动的耗费。
  2. 世界历史
    •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前324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埃及等地,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 十字军东征(11-13世纪):欧洲基督教势力对中东发动的宗教战争,具有政治与宗教双重目的。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词语

五、总结

“东征”既可指具体的军事征伐(如周公东征),也可泛指向东行进或扩张。其历史意义多与政权巩固、文化交融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更多案例可参考(周公东征)和(亚历山大东征)。

别人正在浏览...

晻黮鞴绁边僥部判漕河虿尾虫蒇事诚谛承塌趁墟车皮车轴倒回点唇电文董卓独游咈然皋傅贯穿融会划划化贸箭波江心笺翰戒定慧捷敏尽责揆文奋武乐昏六蓺艣艩率更书免疫学邈以山河悯笑匏罂穷韵区极群空冀北睿渥尚书省侍郎十万火速石妖筮宅守学蜀侯舜琴说事送信随常它它藉藉田墅擿抉退军外甸文邪五曜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