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汉 史岑 《出师颂》:“五曜霄映,素灵夜叹。”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外除五曜,内守九精。”《艺文类聚》卷七五引作“外珍五耀”。《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三仁去国,五曜入 房 。” 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 殷 紂 之时,五星聚 房 。”三仁,指 殷 之 微子 、 箕子 、 比干 。 房 ,即 房宿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五曜”是古代中国对五大行星的统称,具体指金、木、水、火、土五星,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基本定义
五曜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五纬”。古人观测到它们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类似织物的横线(纬线),故称“五纬”,后因与“五行”对应而称“五曜”。
名称与天文特征
文化渊源
五曜源于古代对星辰的自然崇拜,《史记·天官书》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将五星与五行哲学结合。后世文献如《抱朴子》《出师颂》等也多次提及五曜,用于天文或隐喻。
扩展含义
部分文献中,五曜被引申为“轮流交替”的象征,如职务轮换等场景,但此用法较罕见。
五曜既是天文观测的产物,也是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若需进一步了解各行星的详细观测记录,可参考《史记》《新唐书》等古籍或现代天文资料。
《五曜》是指古代中华文化中的五种行星,分别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这些行星在古代被认为与人类的运势和吉凶有关,因此在占星术、风水等方面被广泛运用。
《五曜》的拆分部首是“日”,总共有4个笔画。
《五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和卜筮术。人们通过观察星象和行星运行的规律,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分别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
《五曜》的繁体字为「五曜」。
古代的《五曜》在汉字中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五曜」。
他通过研究《五曜》来预测自己的运势。
- 星象:以行星的位置和运行规律来预测吉凶的学问。
- 占星术:通过观察行星和星座来预测人的命运和吉凶。
- 风水:根据山水和方位来布局和改变环境以达到调和气场、改善运势的学问。
- 五行:指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五种基本要素,即金、木、水、火、土。
- 行星:指在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 四季: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五常:指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