擿抉的意思、擿抉的详细解释
擿抉的解释
亦作“ 擿觖 ”。挑剔。《汉书·孙宝传》:“ 冯氏 反事明白,故欲擿觖以扬我恶。”《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輒欲陷人以成威福。”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夫小人擿抉君子之诗文以为罪,无怪也;君子岂可亦擿抉小人之诗文以为罪乎?”
词语分解
- 擿的解释 擿 ī 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擿永令发去。” 揭发:发奸擿伏(揭露隐秘罪恶)。 搜索。 探。 剖开;
- 抉的解释 抉 é 剔出:抉择(挑选)。抉摘(.抉择;如“抉抉真伪”;.揭发指摘,如“抉抉弊端”)。抉剔。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擿抉(tī ju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语义组合的复合词,其含义与“挑剔”“揭露”相关,多用于指深入辨析、揭露或挑选事物的本质。以下从词义解析、古籍引证及现代应用三方面展开说明:
-
词义解析
从构词法看,“擿”本义为“挑出、揭露”(《说文解字》释为“搔也”,引申为揭示隐秘),如《汉书·赵广汉传》中“擿奸发伏”;“抉”意为“挖出、挑选”(《广雅》释为“穿也”),如《庄子·盗跖》中“抉眼”。二字结合后,词义强调通过细致分析揭露真相或批判性选择,如《宋史·职官志》载“擿抉弊端,指陈得失”。
-
古籍引证
- 文献用例: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言“擿抉利病,洞见本源”,指通过辨析揭示问题的核心。
- 权威词典:《汉语大词典》释为“挑剔;揭露”(例见卷三第112页),《辞海》补充其可表“精选”,如“擿抉菁华”。
-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擿抉”多用于学术批评或文学研究,如钱钟书《管锥编》以“擿抉文心”形容对文本的深度剖析。该词亦保留文言色彩,常见于书面语及专业论述。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
- 《汉书·翟方进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 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古籍出版社,2001年)
网络扩展解释
“擿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ī jué,其核心含义是挑剔、刻意寻找缺点或毛病。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释义:指对事物或人的言行进行过度苛责,刻意挑出细微的不足或错误,带有“吹毛求疵”的意味。例如《三国志》中“擿抉细微,吹毛求瑕”即体现此意。
- 异体字:也写作“擿觖”,如《汉书·孙宝传》中“擿觖以扬我恶”。
二、引证与用法
-
历史文献:
-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提到“擿抉细微,重案深诬”,形容刻意挑剔小错以诬陷他人。
-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强调君子不应效仿小人“擿抉”他人诗文之过。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书面语,描述对细节的苛求,如“擿抉真伪”“擿抉弊端”等。
三、相关词汇与成语
- 近义词:挑剔、吹求、指摘。
- 反义词:包容、宽宥。
- 相关成语:
- 擿抉细微:专指挑剔小毛病。
- 擒奸擿伏:揭露隐藏的坏人坏事(“擿”在此为揭露义)。
四、字形与结构
- 单字解析:
- 擿(tī):本义为挑开、揭露,如“擿发奸伏”。
- 抉(jué):原指挖出(如“抉目”),引申为挑出、揭示。
- 组合义:二字结合后,词义偏向“通过揭露细节来挑剔”。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语典故,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对班打暴风骤雨碧琉璃彩凤财政结余侪偶长明灯敞篷车除替大勇风语不透公司清算怪笑关头瞽史河段河清难俟轰锽红云宴黄包车会次昏明兼优矜动具告力力鹿树鲁衞芦雪滤过马靸绵绸眇躬明声目波频伽鸟破身恰合乾劲硗崅启节乞留恶滥穷则思变乳牀散聚沈浄舐犊情深疏漏粟慄通亲投刺土市子文鳐五袴讴骛利物在人亡仙分泻注郄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