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勿已的意思、勿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勿已的解释

犹无已。不得已;不能止。《管子·戒》:“臣闻之:消息盈虚,与百姓詘信,然后能以国寧。勿已者, 朋 其可乎?”《庄子·徐无鬼》:“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攖。” 郭象 注:“若未能已,则莫若脩己之诚。”《列子·力命》:“ 小白 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 隰朋 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勿已”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虚词,由否定副词“勿”和动词“已”组合而成,主要表示对行为或状态的否定性劝止。其含义可拆解为以下四个层面:

  1. 基本释义

    字面义为“不要停止”,但在实际语境中多引申为“不可废止”“不能终止”或“不得已而为之”。《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犹无已,不得已”,强调受客观条件限制下的被动选择(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 语源分析

    “勿”在甲骨文中作“㫃”,象形持旗发令之状,后演变为禁止性否定词;“已”本义为停止,《说文解字》注:“已,止也”。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此处“勿已”暗含事态发展的必然性(来源:《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先秦典籍中表达两种语境:

    • 强制劝止:“勿已乎”句式表强烈劝阻,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勿已,其走乎”
    • 客观限制:表达无可避免的抉择,《管子·戒篇》“勿已,则隰朋可”
  4.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无独立使用案例,但在成语“不得已而为之”中仍保留其核心语义。该词作为古汉语活化石,对研究先秦语言逻辑具有重要价值(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网络扩展解释

“勿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不得已;不能停止”,常用于表达因客观条件限制或情势所迫而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的状态。例如《管子·戒》中提到的“勿已者,朋其可乎?”即强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人选。

  2. 词义分解

    • “勿”: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如“切勿”);
    • “已”:本义为停止,此处引申为“终止、结束”。组合后整体含义偏向“不可停止”或“不得不做”。

二、文献例证

  1. 经典古籍中的用例

    • 《庄子·徐无鬼》:“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郭象注解释为“若未能已,则莫若修己之诚”,强调在无法停止的情况下应修养自身。
    • 《列子·力命》:“勿已,则隰朋可”,意为“若不得已,隰朋可胜任”。
  2. 引申理解
    现代一些解读(如)认为,“勿已”可引申为“不满足现状,持续进取”,但此说法缺乏古籍直接依据,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扩展义。

三、用法说明

  1. 古代语境
    多用于政治、治国相关的讨论,强调权衡利弊后的无奈选择。
  2. 现代适用性
    该词已罕见于现代汉语,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替换为“不得已”“不得不”等白话词汇。

四、总结

“勿已”是先秦文献中的特殊表达,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被迫而为”的深层含义。如需引用,建议优先参考《管子》《庄子》等原始文献,并注意区分古籍本义与现代引申解读的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薄酌不倸伧辈崇日筹办纯阳词客村伶地窰端本正源笃固分叉焚琴煮鹤福祉高産寡昧贯洞贵长含齿号诉毫无疑问娇娥借换界墙计过自讼禁墀鸡羣计无返顾克星坤仪老聩乐色辽天鹤理义卢郎逻娑玫瑰紫妙器七宝五味粥挈瓶之知情受乞丕丕忍辱含垢肉眼凡胎散序三征山东诏邵杜生风室学双文龆耋托风外方望古遥集往鉴违天害理五岳真形图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