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恶德的意思、恶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恶德的解释

[wicked conduct] 恶劣的品德

详细解释

不良的品德。亦指有不良品德的人。《书·说命中》:“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明 刘基 《郁离子·神仙》:“贪与廉相反,而贪为恶德。” 鲁迅 《伪自由书·文人无文》:“自然,嘴唇干和头皮痒,古今的圣贤都不称它为美德,但好像也没有斥为恶德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恶德指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恶劣品性或行为倾向,具有明确的伦理否定性。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核心释义(词典定义)

  1. 恶劣的道德品质

    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违背公序良俗的品性特质,如虚伪、贪婪、残忍等。《汉语大词典》定义为"不良的品德",强调内在道德缺陷。

  2. 具体化的败坏行为

    在具体语境中可指代欺诈、背信等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恶劣的品质或行为",兼具抽象品性与具象行为双重指向。

二、伦理定位(学界共识)

  1. 与"美德"的对立范畴

    在中国伦理体系中,恶德被视为"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直接对立面,破坏社会信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2. 社会危害性认定

    具有侵蚀社会凝聚力、阻碍良性秩序建构的特性,如《伦理学大辞典》指出其"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的特质"。

三、现实表现(常见场景)

  1. 个人层面

    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责任缺失等,如商业活动中的恶意违约、学术领域的剽窃行为。

  2. 群体层面

    体现为制度性腐败、系统性歧视等结构性道德失范,需通过法律与道德双重机制矫正(参考《应用伦理学导论》案例库)。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P521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P34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纲要》
  4. 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5. 清华大学《应用伦理学导论》教学案例库

网络扩展解释

“恶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不良的品德,也代指道德败坏的人。该词强调行为或品质的恶劣性,常用于批判不道德的人或现象。


二、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出处

    • 最早见于《尚书·说命中》:“爵罔及恶德,惟其贤”,指不将爵位授予品德败坏者。
    • 明代刘基在《郁离子·神仙》中提到“贪为恶德”,进一步将具体行为与“恶德”关联。
  2. 现代用法
    鲁迅在《伪自由书·文人无文》中举例说明,某些行为虽不被视为美德,但也不一定被归为“恶德”,体现该词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


三、使用场景


四、例句参考

  1. 他因贪婪欺诈,被斥为“恶德之人”。
  2. 雪莱曾对比“恶德”与“美德”,强调和平与和谐的重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文学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尚书》、刘基《郁离子》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克斯光背带标准化碧疏比体不防不帑朝考从俗浮沉倒挂雀刀铭大雄佛典式斗彩粉面油头负河果子酱皇介葫芦格鴐鹅蒹葭焦死藉草枕块觭介秔稻胫脡进趍旧疾鞠治开达苦言赖骨顽皮蜡索泪迸肠绝连字符例差吝书柳娇花媚柳情花意篓子懱爵谧稳内坊櫱帝努出烹轘恲恲品类绮梦情怀三献事不有余食肠鼠凭社贵通谋纨绮文茵物阜民康伍弄显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