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式的意思、典式的详细解释
典式的解释
(1).典范,法式。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 孝文皇帝 始封外祖,因为典式,行之至今。”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宣宗皇帝 英明俭德,器识高远,比在藩邸,常为诸王典式。” 明 李东阳 《三锡堂记》:“顾非文学之中选,才行之应格,阶资之合典式,则不得与。”
(2).典礼,仪式。《后汉书·应劭传》:“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 劭 所立。”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若问以坟索之微言……军国社稷之典式,古今因革之异同,则怳悸自失。”
词语分解
- 典的解释 典 ǎ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标准,法则: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指典礼:盛典。大典。 主持,主
- 式的解释 式 ì 物体外形的样子:式样。样式。 特定的规格:格式。程式。 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式。阅兵式。 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式。算式。公式。 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
网络扩展解释
“典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典范与法式
指可被效仿的标准或规范,常用于描述具有权威性的模式或准则。例如:
- 汉朝王符在《潜夫论·三式》中提到,汉孝文帝分封外戚时创立了典式,成为后世遵循的范例。
- 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唐宣宗因品行高洁被诸王视为典式。
使用场景:多用于学术、制度设计或历史分析中,强调对传统规范的继承(如、)。
二、典礼与仪式
指正式的礼仪活动或程序,如朝廷制度中的典礼流程。例如:
- 《后汉书·应劭传》提到,东汉时期的百官典式多由应劭制定。
-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批评时人轻视典式(礼仪制度)的现象。
使用场景: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讨论礼仪文化的语境(如、)。
补充说明
- 与“典型”的区别:典式更强调规范性(如制度、仪式),而“典型”侧重代表性(如人物、事件)。
- 现代延伸:在艺术、建筑等领域,可指代经典风格(如西方古典式建筑)。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潜夫论》《后汉书》等文献(综合、4、5)。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典式(dian shi)这个词意为一种典范、典型的样式或标准。汉字“典”(dian)由八画组成,部首为“八”,是“庭”的本义,而“式”(shi)则由“弋”和“工”两个部首组成,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本义。汉字“典”来源于古文字,其繁体形式为“典”。
在古代,汉字“典”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古汉字写法是由“八”和“冘”两个部首构成的。而古汉字“式”的写法则由“彳”和“弋”两个部首组成。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的作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典式。”
与“典式”相关的组词还包括:典范、典型、典籍、典故等。
与“典式”近义的词有:范本、规范、样式、标准等。
与“典式”相反的词有:非典型、非标准等。
希望这些简短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