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蜡索的意思、蜡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蜡索的解释

犹蜡祭。语出《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 伊耆氏 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饗之也。” 郑玄 注:“闭藏之月,万物各已归根復命,圣人欲报其神之有功者,故求索而享祭之也。” 明 许承钦 《兵至》诗:“蜡索催残令, 蚩尤 卷夕矄。” 明 张煌言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或者歆之以厚利而不嚮,惕之以明威而不附,此必上任诈力之臣也。非然,其蜡索之利未阜歟。非然,其刑罚之禁未宽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蜡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祭祀活动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蜡索”即“蜡祭”,指古代年终举行的祭祀仪式。语出《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历史背景

蜡祭是古代重要的国家祭祀,祭祀对象包括农神、谷神、山川等八类神祇(即“大蜡八”)。《礼记》郑玄注提到,此时万物已归根复命,圣人通过祭祀回报神灵的功劳。

文献用例

明代张煌言曾用“蜡索之利未阜”表达对祭祀与政策关系的思考,侧面印证该词在古籍中的使用场景。

“蜡索”属于较冷僻的古汉语词汇,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语境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蜡索

蜡索这个词是指用蜡涂过的绳索,起源于古代传统木偶表演艺术。它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作为一个比喻,表示某种处境下困难或危险的局面。

拆分部首和笔画

蜡(虫字旁,虫字四等),总笔画数:11;索(纟字旁,纟字两等),总笔画数:10。

来源

蜡索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的传世著作《岁月红尘》中。据考证,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传统木偶戏。在木偶表演中,木偶的身体上涂抹着一层蜡,然后被绳索吊起来操纵。随着时间的推移,蜡涂过的绳索逐渐被人们称为蜡索,后来逐渐引申为比喻困境或危险境地的词语。

繁体

蠟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蜡索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蜡字是在“虫”字旁加上“囗”,而索字是在“纟”字旁加上“糸”。所以,古时候写作蟨索。

例句

1. 他陷入了蜡索之中,毫无脱身的希望。
2. 这个项目的失败使得公司陷入了蜡索境地。

组词

1. 蜡烛:用蜡制成的照明物。
2. 蜡像:用熔化的蜡制成的人像雕塑。
3. 蜡翼:昆虫翅膀上覆盖一层蜡质的薄膜。
4. 月蜡:指农历每月15日的圆盈时刻,也称为盈蜡。

近义词

1. 困境
2. 危险境地
3. 险境

反义词

轻松
安全
畅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