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常规执行公务。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监司》:“昔人谓‘止择十道使,犹患不得人’,则监司者盖甚重矣,岂以为例差循致之用哉!”
“例差”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核心释义
“例差”指按惯例或规定派遣的差事或差役。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
合指因循旧例或制度而委派的公务职责或执行人员,常见于古代行政文书。
二、引证与权威解释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为:“按常例派遣的差役。”例如清代文献中“例差”多指驿站马夫、粮草押运等周期性公务派遣。
来源参考: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1卷,第1023页。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强调其制度性:“旧时官府依成例分派的劳役或职务。”常见于明清赋役制度,如“驿传例差”需由地方按户轮值承担。
来源参考: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1286页。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补充语境:“例行公事中的差遣。”多用于描述胥吏、衙役等基层执行者的职务性质。
来源参考: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945页。
三、用法与实例
如明代《万历会计录》载:“驿站例差,岁征民夫二百。”指每年依例征调民夫承担驿传差役。
偶用于形容按固定流程分配的常规任务(如“值班例差”),但属非正式用法。
“例差”是汉语中具制度性色彩的历史词汇,其释义需结合古代行政与赋役背景理解。
“例差”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例差(拼音:lì chà)指按常规执行公务。该词源自宋代文献,如叶适《法度总论三·监司》中提到:“岂以为例差循致之用哉!”说明古代官员按既定规则处理公务的惯例。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场按惯例处理公务的行为,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历史文献或学术语境。
若需进一步了解“差”的其他用法(如差异、差遣等),可参考权威字典。
爆响惫色迸笋本言边傍辩人仓米察警刬内超奇持正不阿蝶意莺情丁男峎崿鹅鸭行访宇放走风庭凤翥鸾翔歌场隔辙雨庋阁孤卿滑规花拳绣腿火箭雉尾炬楫师及属均产两晋两姨敛局旅情满打满算马赀明絜偏疾扑虎儿青汗邱岳峰丧氛沈溺十伦失落视遇手脚乾净术学四停八当缩影泰蔟惕伤橐笔土中人挖掘机械王军渭桥窝心脚伍弄仙谱闲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