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义词的意思、多义词的详细解释
多义词的解释
[polysemant;ambivalent word] 具有两个或更多意义的词,如“发”有“送出”(发信)、“发射”(发炮)、“产生”(发芽)、“表达”(发言)等义。多义词的各项意义之间有共同点,如“发”的几个意义都表示“由里往外出去”。意义如果各不相关,就不是多义词而是同音词
详细解释
具有两个或更多意义的词。例如“多”,单是表示数量就有与“少”、“寡”相对的,如:房间里人很多;有表示超出原有或应有数,如:这句话多了一个字;有表示零头的,如:五十多岁。这些意义之间有其共同点互相关联。
词语分解
- 多的解释 多 ō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多。多年。多姿。多层次。多角度。多难(刵 )兴(塶 )邦。多多益善。多行不义必自毙。 数目在二以上:多年生草。多项式。多义词。多元论。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多
专业解析
多义词,又称同形异义词,是汉语词汇中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指同一个书写形式和语音形式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且互相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虽然不同,但通常共享一个核心概念或具有某种引申、比喻的联系。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内涵:
一、 多义词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 形式同一性:多义词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外在形式的统一性。同一个汉字组合(词形)和相同的读音(词音)承载了多个意义。例如,“打”字在“打人”(击打)、“打电话”(操作)、“打酱油”(购买)等不同语境中含义各异,但词形和基本读音相同。
- 意义关联性: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之间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存在历史演变或逻辑上的联系。通常有一个本义(基本义),其他意义是由本义通过引申(直接或间接联想)、比喻等方式派生出来的引申义或比喻义。词典在解释时,会按历史发展或逻辑关系排列义项。例如,“深”的本义指“从表面到底部或内部的距离大”(如“井很深”),引申出“时间久”(“深夜”)、“程度高”(“深情”)、“颜色浓”(“深红”)等义项。
二、 多义词的产生原因
- 词义的历史演变:语言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一个词最初只有一个意义,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基于相似性、相关性或联想,赋予其新的含义,旧义可能保留也可能消失。这是多义词形成的主要途径。
-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用有限的词汇表达无限的概念是语言的内在要求。利用已有的词形承载新的、相关的意义,比创造全新的词更高效,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 认知与隐喻机制:人类认知常通过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隐喻),或通过空间概念理解时间等(转喻)。这种认知方式反映在语言中,使得一个词的意义得以扩展。例如,用空间概念的“高/低”表示程度(“高水平”、“情绪低落”)。
三、 词典中的多义词处理
在权威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对多义词的处理遵循严谨规范:
- 义项分立:词典会将一个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分条列出,称为“义项”。每个义项给予独立的编号和解释。
- 义项排列顺序:通常按照意义发展的逻辑或使用频率排列:
- 历史顺序:先列本义(最早出现的意义),再列引申义、比喻义。
- 使用频率顺序:最常用、最核心的意义列在最前面。
- (许多现代词典采用频率优先原则,兼顾历史脉络)。
- 释义与例证:每个义项下提供清晰的定义,并配以典型、规范的例句或短语作为例证,帮助使用者理解该义项的具体用法和语境。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包袱”的解释会包括“包衣服等用的布”和“比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等不同义项及例句。
- 标注与说明:对于特殊的引申方式(如比喻义、转义)或使用范围(如方言义、书面语、口语),词典会使用特定的标注(如〈喻〉、〈方〉、〈书〉、〈口〉)进行说明。
四、 多义词与同音词、同形词的区别
理解多义词需注意区分:
- 同音词:仅语音相同,但书写形式不同(如“公式-攻势-工事”)或书写形式相同但意义间无任何联系(如“花钱”的“花”与“花朵”的“花”)。后者也称为同形同音词。词典会将它们处理为不同的词条。
- 同形词:仅书写形式相同,但读音不同且意义无关(如“重”chóng 和 “重” zhòng)。词典按不同词条处理。
多义词是汉语词汇丰富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体现。权威词典通过科学的义项分立、排列、释义和例证,系统地揭示和解释了这一语言现象。 理解多义词对于准确掌握词义、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主要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权威规范,详细义项划分与例证)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1986-1993). 《汉语大词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历史源流考辨,义项详尽)
- 符淮青. (2004). 《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理论阐释,分析词义演变与多义词产生机制)
- 葛本仪. (2001). 《现代汉语词汇学》.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系统论述词汇学理论,包括多义词的性质、类型与发展)
网络扩展解释
多义词是指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两个或以上不同但相关联含义的语言现象。其核心特点是同一词形承载多个语义,这些语义通常由原始意义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演化而来。
一、多义词的特点
- 同形关联性:所有义项共享相同书写/发音形式,如“深”可指空间维度(井很深)、颜色浓度(深红色)或时间久远(深夜)。
- 语境依赖性:具体含义需通过上下文确定,例如“他打开了门”中的“开”指开启,而“开花”中的“开”表示展开。
二、主要分类
- 辐射式多义:以核心义为中心向外扩展,如“头”的本义为人体头部,衍生出“头发”(头部毛发)、“山头”(顶端)、“头目”(首领)等。
- 连锁式多义:义项间呈链条式递进关联,例如“收获”从农业收成(收割庄稼)延伸到抽象成果(学习收获)。
三、典型示例
- “打”:击打(打鼓)、制作(打毛衣)、乘坐(打车)、获取(打水)等十余种含义。
- “包袱”:原指布包裹(背包袱),后比喻心理负担(思想包袱)。
四、语言学习意义
多义词能提高词汇使用效率,但也可能造成歧义。例如“我要炒菜”可能被误解为“烹饪”或“解雇”(方言中“炒鱿鱼”)。理解时需结合语境、文化背景及搭配习惯,如“浓茶”与“兴趣浓”通过隐喻关联,而“杜鹃”作为花名与鸟名则属于同音词(意义无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便信标牓鼈石兵哗薄弱粹毛麤米大后日得案蠹国残民对国独揽大权概可歌讴工业生产体系寡拉广庭大众绗綫寒乎华焕花师恢夷奸宄间柱警省讥讪酒颜俊誉克举悃愊无华枯笑琅嬛福地娄猪马上挠骫恁厮皮陆平陆侨眷青眉七品琴堂人灯肉片扫雷穇稗上族侍案豕喙市署漱流枕石铁面御史湍激土圭土蝼托人亡灵闻令无对咸安宫官学掀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