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称“工业体系”。指一定地域内各工业内部或各部门间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工业生产有机的整体。在各工业部门内,可建立各自的部门工业体系,如钢铁工业体系、电子工业体系等。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可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水平的工业体系,如国家工业体系、地区工业体系等。
工业生产体系,又称“工业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通过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将各工业部门或生产环节有机整合形成的完整生产系统。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基本定义
工业生产体系强调工业部门间的结构关联性,需具备合理比例、经济联系和技术协调能力,能够独立满足国民经济需求。例如,钢铁、电子等工业部门可形成各自的部门体系,国家或地区也可建立不同层级的工业体系。
构成要素
核心特点
工业体系的独立性体现在能自主装备国民经济和国防,例如我国在1950年代已初步构建了涵盖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关键部门的体系框架。现代工业体系更注重资源高效利用与技术创新,如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跨部门协同生产。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与工业经济理论,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工业体系的实际案例(如德国工业4.0),可查阅相关行业报告。
工业生产体系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体系。它包括了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生产线和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
《工业生产体系》这个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拆解:工(工字边)+ 产(产字边)+ 体(土字底,从人字)+ 系(糸字底,从系字边)。
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工(3画)+ 产(7画)+ 体(7画)+ 系(7画)。
《工业生产体系》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工业化的过程。它最早出现在现代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用来描述工业化生产的一系列流程和组织方式。
繁体字中的《工业生产体系》为「工業生產體系」。
在古代汉字中,对于《工业生产体系》的表达方式可能会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相关文献较少,没有确切的资料可以提供古代对此概念的具体写法。
1. 我们公司采用了先进的工业生产体系,提高了生产效益。
2. 学习掌握工业生产体系,对于提高生产质量至关重要。
1. 工业化
2. 生产线
3. 生产设备
4. 生产流程
5. 组织管理
1. 生产模式
2. 生产方式
1. 手工生产
2. 自然采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