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乎的意思、寒乎的详细解释
寒乎的解释
方言。畏惧,害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章:“只要有你 闯王 在,官军就是比我们多十倍,我心上一点不寒乎。”
词语分解
- 寒的解释 寒 á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害怕:寒心。 穷困,
- 乎的解释 乎 ū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乎(吗)?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呀)!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乎。无须乎。异乎寻常。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乎。郁郁乎。 古同“呼”
专业解析
“寒乎”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短语,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从汉语词典角度分析如下:
-
字面义与核心含义
- 寒:本义指寒冷(温度低),引申为感到寒冷、贫寒、恐惧、冷清等义。此处主要作动词,表示“感到寒冷”或“使……寒冷”。
- 乎:文言语气助词,常用于句末,表示疑问、反问、感叹或舒缓语气。在“寒乎”结构中,主要起舒缓语气或加强感叹的作用。
- 合义:“寒乎”的核心意思是“(天气或环境)冷吗?” 或“(令人)感到寒冷啊!”。它表达了一种对寒冷状态的询问或感叹。
-
语境中的具体用法
- 疑问句:当用于疑问句时,表示询问对方是否感到寒冷。例如:“汝寒乎?”(你冷吗?)。此时“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 感叹句:当用于感叹句时,强调寒冷程度之深或表达对寒冷的主观感受。例如:“朔风凛冽,寒乎!”(北风猛烈,真冷啊!)。此时“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 描述状态:有时也用于描述环境或身体状态寒冷。例如:“四体寒乎。”(四肢寒冷。)
-
演变与方言残留
- 在现代标准汉语口语中,“寒乎”已基本被“冷吗?”或“好冷啊!”等表达取代。
- 在部分方言或特定语境(如模仿古文、戏曲道白)中,可能仍有使用,但非常罕见。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丰富、释义最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之一,对“寒”、“乎”的单字释义及文言虚词用法有详尽说明,其释义是理解“寒乎”的基础。
-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此词典专门解析文言虚词,对“乎”的各种用法(包括句末语气词)有系统阐述,有助于理解“寒乎”中“乎”的作用。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作为规范现代汉语的权威词典,其虽未直接收录“寒乎”词条,但对“寒”和“乎(作为后缀或构词成分的说明)”的现代用法界定,反映了该短语在现代语言中的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寒乎”是一个方言词汇,主要含义为畏惧、害怕,以下是详细解释:
-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心理上的恐惧或胆怯,常见于口语化表达。例如姚雪垠在《李自成》中写道:“只要有你闯王在,官军就是比我们多十倍,我心上一点不寒乎。”
- 方言属性:属于地方性用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地区的口语中。
-
读音与构成
- 拼音:hán hū(注音符号:ㄏㄢˊ ㄏㄨ)
- 单字拆分:
- “寒”本义为“冷”,引申为“害怕”(如“寒心”);
- “乎”在此处为语气助词,无实义,类似“吗”“呢”的疑问或感叹用法。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表达对某种威胁、压力或危险情境的内心不安,如:“面对强敌,他丝毫不寒乎。”
注意:该词与“儿寒乎欲食乎”(询问孩子是否冷或饿)中的“寒”无关,后者仅表示“寒冷”。若需进一步了解方言用法,可参考《李自成》相关章节或方言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败华背反鬓髻草酌澄心堂丑污出家人祠室打磕睡单乘递宿地质时代恩幸凡常发森夫课丐颉给对公席观音大士鬼迷心窍好力寳好胜怀心画苑魂楼火筯积块禁春金刚坚井底鸣蛙惊黩开剖礼币吏戎俚室镂刻睩眄路透社满溢硇砂鹏垂愆负褰褰陗帆融化丧资傻头傻脑折肱嗜欲霜齿司爨私第四呼探水竿摊书拥百城遝匝亡敝枭鸱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