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周的意思、二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周的解释

(1).指 战国 末期 周 室分裂成的 西周 与 东周 两个小国。《战国策·西周策》:“ 楚 请道於二 周 之间,以临 韩 魏 , 周君 患之。”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 郑 之 阳翟 ,二 周 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董卓 闻 山 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 周 之险,东向以临天下。”

(2).指 西周 与 东周 王朝。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 邹 鲁 旧邦, 临淄 遗俗,俱穆二 周 之化。”

(3).两年。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自我离羣,二周於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周"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历史朝代概念

    指中国历史上的东周与西周两个时期。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以镐京为都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迁都洛邑,二者合称“二周”。这一划分源于周王室东迁的历史事件,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分期标志。例如《史记》中“周分为二”即指此义。

  2. 时间计量单位(古义)

    古代汉语中“二周”可表示两个循环周期,如天文学中的星辰运行周期,或特指两年(“周”通“周年”)。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见于古籍文献。


权威参考来源: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七版)对“周”及历史分期的界定,并依据《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关于周代分期的权威表述。具体内容可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二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历史相关释义

  1. 战国末期的两个小国
    指周王室分裂后形成的西周国与东周国(公元前440年-公元前256年)。例如《战国策》记载楚国曾借道二周之间,威胁韩魏。这一时期的“二周”是实际存在的政权,位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最终被秦国所灭。

  2. 西周与东周王朝的合称
    泛指周朝的两个历史阶段,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如唐代骆宾王在文中提到“二周之化”,即指周代礼制对后世的影响。

二、时间相关释义

  1. 表示两年
    多见于古文,如晋代潘岳诗句“自我离羣,二周於今”,意为“自离别后已过两年”。此用法强调时间跨度的具体量化。

  2. 现代语境中的两周(需注意区分)
    部分现代用法中,“二周”可能与“两周”混用,指14天(如“工期需二周”)。但严格来说,“两周”更常用于表示时间段,而“二周”的历史含义更为主流。

三、使用场景与辨析

建议在正式文本中优先根据语境选择明确表述,如“两周时间”或“西周东周二国”。

别人正在浏览...

扳留半面之旧褊匮笔下生花啵啵部从叉手管凋变飞磴肥溜溜风旌风局福寿齐天赅简高驾海眼驾説鯨魚座尽孝捐献眷佑拘领骏茂考取馈路癞皮疗狂麟凤龟龙雒书面向过程的语言墨井狞飙牛衣平方期货汽轮机起码沁园穷覂焭焭穷途劝善惩恶上班生徒生姿沈浑士兵使性傍气诗友索瑟锁阳台透切丸赤白五色无主先帝遗诏详讨獮猴江险易鞋山西方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