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战国 末期 周 室分裂成的 西周 与 东周 两个小国。《战国策·西周策》:“ 楚 请道於二 周 之间,以临 韩 魏 , 周君 患之。”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 郑 之 阳翟 ,二 周 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董卓 闻 山 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 周 之险,东向以临天下。”
(2).指 西周 与 东周 王朝。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 邹 鲁 旧邦, 临淄 遗俗,俱穆二 周 之化。”
(3).两年。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自我离羣,二周於今。”
“二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战国末期的两个小国
指周王室分裂后形成的西周国与东周国(公元前440年-公元前256年)。例如《战国策》记载楚国曾借道二周之间,威胁韩魏。这一时期的“二周”是实际存在的政权,位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最终被秦国所灭。
西周与东周王朝的合称
泛指周朝的两个历史阶段,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如唐代骆宾王在文中提到“二周之化”,即指周代礼制对后世的影响。
表示两年
多见于古文,如晋代潘岳诗句“自我离羣,二周於今”,意为“自离别后已过两年”。此用法强调时间跨度的具体量化。
现代语境中的两周(需注意区分)
部分现代用法中,“二周”可能与“两周”混用,指14天(如“工期需二周”)。但严格来说,“两周”更常用于表示时间段,而“二周”的历史含义更为主流。
建议在正式文本中优先根据语境选择明确表述,如“两周时间”或“西周东周二国”。
安乐椅百穿拔树撼山冰镇补苴罅漏不可向迩大男啖啜电告嫡派飞天紒高教高节清风观眺沽誉骇耳豪缣横披昏昃活脱儿骄惰介甲饥黎精金百炼金文巨贾俊杰廉悍看家狗看验连字符柳眉剔竖沦殄马店猫儿房免疫学妙果炮筒子配亨烹石慓鸷撇弃屏着掊取迁次轻下慢上穷迷期契齐齐整整起偃为竖三江七泽伤缺杉松箑蒲宿服塑像天问王八羔子畏惧诬诉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