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天子的询问。《晋书·傅咸传》:“每见圣詔以百姓饥饉为虑,无能云补,伏用慙恧,敢不自竭,以对天问。”
(2).《楚辞》篇名, 屈原 作。诗文中亦作为“问天”的双关语。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清 黄遵宪 《人境庐之邻》诗:“陆沉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
“天问”一词可从字面含义与文学著作两方面解释:
一、词语本义 由“天”(宇宙/自然)与“问”(追问)组成,指对天地万物本质的深入探究。古代文献中亦作“天子的询问”解,如《晋书》记载“对天问”指回应帝王关切。
二、屈原的《天问》
作品背景
战国时期屈原被流放后所作,收录于《楚辞》。诗中通过170余个问题,质疑上古神话、历史事件及自然现象,抒发对现实的愤懑与真理的求索。
内容结构
思想价值
体现早期哲学思辨精神,融合道家对“道”的探索与儒家历史观,被誉为“千古奇文”。其提问形式打破传统诗歌范式,展现屈原超凡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扩展:2021年中国火星探测器命名为“天问一号”,即取义于屈原对宇宙的追问精神,彰显古今科学探索的传承(此为外部知识补充,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
《天问》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向天问”或“向天询问”。它表示人们向天空提出问题或求助的意思。
根据《康熙字典》,《天问》可以拆分为“⺩”和“䒑”两个部首。前者为上部,表示天空;后者为下部,代表问询。
根据笔画顺序,它的总笔画数为19画,每个字的笔画数分别为6画和13画。
在古代,人们常常对天空产生好奇和敬畏之情,认为天空是神的居所。因此,他们经常通过宗教仪式或祷告来向天神寻求帮助或回答。《天问》这个词语便是由这种信仰和行为衍生而来。
《天问》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天問」。
《天问》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在一些结构上有所差别。例如,它的上部可以写成「大」,下部可以写成「口」或「大」。
1. 他站在山巅,向天问:为什么人类总是无法理解宇宙的奥秘?
2. 学者们通过天文观测向天问,试图解开宇宙星河的谜题。
1. 天空:表示天上的空间。
2. 问询:表示向人请教或请求信息。
3. 天命:表示神赐的命运。
4. 天国:表示上帝的居所。
5. 询问:表示向人征求意见或信息。
1. 探询:向人打听或了解情况。
2. 诘问:用严厉的口气向人提问。
3. 质询:向对方提出疑问或问题。
1. 回答:对问题给出解释或回应。
2. 答非所问:回答问题与问题本身的意思不相符。
3. 不问青红皂白:不问究竟,无视细节或真相。
暗想凹透镜拔钉背筐惨怖操畅槎梗秤盘城市居民出洋麤帛单幅门德心电影砥才滴羞笃速遁违独专法兰克王国飞舞凤啸功力锢职孩虎护岸林胡桐浇淳散朴锦葵就正有道肌液炕围子刊薙空前良夫连伦貍奴六月黎元洪癃疾满博秒忽喃喃喏喏内热排揎青白眼遒雅泣竹宂列三考上潮神锐石溜颂子同共頽业亡状玩时愒日瓮间文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