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三漏的意思、耳三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三漏的解释

亦作“ 耳参漏 ”。谓两耳各有三孔。旧传为圣人的异相。《淮南子·修务训》:“ 禹 耳参漏,是谓大通。” 高诱 注:“参,三;漏,穴也。”《尚书帝命验》:“ 禹 身长九尺有六,虎鼻河目,駢齿鸟啄,耳三漏。”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 老子 ﹞耳有三漏,足蹈二五,手把十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耳三漏"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献的特定描述,指一种罕见的生理特征,特指耳朵上有三个孔穴(或耳窍)。这一描述主要用于记载上古圣贤(如大禹)的异相,带有神话色彩和象征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 "耳":指耳朵。
    • "三漏":指三个孔洞或通道。"漏"在此处通"窭"(lòu),意为孔穴、窍门。

      合称"耳三漏",即耳部生有三孔,异于常人的双耳结构。

  2. 文化象征:

    古代文献中,"耳三漏"被视为圣人的异相,象征超凡的智慧、通晓天意的能力。例如《孝经援神契》称大禹"耳三漏",寓意其能聆听天地之声,通达神明。


二、文献依据与权威出处

  1. 《白虎通义·圣人》(东汉·班固):

    "禹耳三漏,是谓大通,兴利除害,决河疏江。"

    此处明确将大禹的"耳三漏"与其治水功绩关联,强调其异相象征天命所归 。

  2. 《论衡·骨相篇》(东汉·王充):

    "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干,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

    王充列举上古帝王异相,将"禹耳三漏"与黄帝、尧舜等圣君并列,印证其在汉代已成为公认的圣王特征 。

  3. 《淮南子·修务训》(西汉):

    "禹耳参漏,是谓大通,兴利除害,疏河决江。"

    "参"通"三",进一步佐证大禹"三漏耳"的记载,并强调其与治水能力的关联 。


三、学术考辨

  1. "漏"的具体所指:

    学界多认为"三漏"指耳廓上有三个明显的凹陷或孔窍(如耳门、听宫等穴位的异化),象征"通天地人三才"之意 。

  2. 与"四漏"的混淆:

    部分文献(如《竹书纪年》)称大禹"耳三漏",而《帝王世纪》称"耳三穴",亦有异文作"四漏"。清代学者梁玉绳考据认为"四漏"为传写之误,应以"三漏"为正 。


四、现代释义与文化影响

在汉语词典中,"耳三漏"作为固定词组,已脱离字面生理描述,成为圣贤异相的代称,常见于历史文献及神话研究。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古代传说中的圣人异相。谓耳有三孔。"(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


参考资料原文来源:

  1. 《白虎通义·圣人》
  2. 《论衡·骨相篇》
  3. 《淮南子·修务训》
  4.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耳三漏"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种差异较大的解释,需根据文献来源区分理解:

一、圣人异相说(传统文献依据)

  1. 本义指两耳各有三个耳孔,被视为上古圣人的生理特征。如《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大禹"耳参漏",高诱注:"参,三;漏,穴也",认为这种异相象征通达天地。
  2. 相关典籍如《尚书帝命验》描述大禹外貌:"身长九尺有六,虎鼻河目……耳三漏",葛洪《神仙传》也记载老子"耳有三漏",均作为圣人标志。

二、记忆缺陷说(现代通俗解释)

  1. 字面喻指"耳朵有三个漏洞",引申为听过的内容易遗忘,形容记忆力差。此释义多见于现代词典。
  2. 使用场景举例:描述学习时"左耳进右耳出"的状态,如"这孩子耳三漏,刚教的公式转头就忘"。

辨析提示: • 历史文献中该词属于褒义,现代使用则多含贬义 • 权威典籍如《淮南子》《神仙传》均采用圣人异相说,记忆缺陷说暂未发现古籍出处 • 存在学者认为现代释义属于语义流变现象,可能源自对"漏"字的引申联想

建议学术写作时采用第一种释义,日常对话中第二种用法更为常见。

别人正在浏览...

阿曾辨对鄨灵避事笔苑臭皮袋莼羹鲈脍东汇东西厢蹲坐讹本反超防闲怫异高轩隔代公功瓜米洪荒淮王鸡狗黄货户曹胡走游飞家无二主节录惊鸿艳影净角京挺眷想枯苇鸾孤凤寡门閲溟茫密锵锵摹楷拿跟凝止毗联抢险迁刑奇突泉币鋭挫气索三月街上言施绯拖緑势居时向双钩睡媒琐鄙弹拨填格讬天王官伯亡室相对论乡司销解喜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