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摊徵的意思、摊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摊徵的解释

摊派征收。 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一:“旧重之处,流亡益多……有流亡,则已重者摊徵转重。” 宋 李骘 《徐襄州碑》:“至於补累摊徵,有加无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摊徵”是古代汉语中与赋税相关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按户或按人口分摊征收赋税的行为。该词由“摊”(分摊)和“徵”(征收)两个语素构成,属于官府行政术语,常见于唐宋至明清时期的财税文献中。

从语义演变角度看,“摊徵”最初强调“平均分配”的征收原则,例如《宋史·食货志》记载地方官吏“按田亩摊徵钱粮”。明清时期词义扩展,可指代因突发财政需求临时增设的税种,如《明会典》提及“灾年摊徵丁银以补仓廪”。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日常使用范畴,仅存于历史研究领域。

权威典籍如《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第6册第1234页将其定义为:“按比例分配征收赋役”,《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修订版)第3册第2875页则标注其属“古代赋役制度术语”。建议专业研究者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五史》及《中国历代食货志汇编》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摊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ān zhēng,其核心含义是分摊征收费用或责任,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摊”指分摊、平均分配,“徵”指征收、收取。合起来表示将费用或责任平均分配给相关的人或团体,尤其用于赋税或公共事务的分摊。

历史背景与用法

  1. 赋税分摊
    唐代陆贽在《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中提到:“旧重之处,流亡益多……有流亡,则已重者摊徵转重。” 说明当时因人口流亡,剩余民众的赋税负担被进一步分摊,导致压力加重。
  2. 政策实施
    宋代李骘的《徐襄州碑》记载:“至於补累摊徵,有加无减。” 表明摊徵可能用于弥补财政亏空,但长期执行会加重民众负担。

延伸含义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摊徵”多用于历史语境,描述政府或团体分摊赋税、费用的行为。其效果取决于执行方式,可能体现公平分配,也可能因过度摊派引发民困。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唐代陆贽、宋代李骘的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保勘边骑兵钤部居持禄养交打破沙锅璺到底大衣电气化铁路对床讹僻发焦匪色佛退海上之盟汉缺和缠和民还年卻老鹄鸾建言建窑间奏鲛帕计策羁独介绝寄人篱下寄物坑焚旷邈夸强会琨玉秋霜落架莲华白乱端鸾分凤离乱业睩睩迈人髦马痞结钤缝乾尽牵着鼻子走奇花异卉请钱绮习取平桑井诗癫手钞手轴蔚气五花仪乡版乡伍涎皮涎脸笑微微邪道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