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言远在。 唐 柳宗元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是亭也,僻介 闽 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跡鬱堙,是貽林涧之媿。”
(2).偏执耿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赋性僻介,素不与内侍往还。”
“僻介”是一个文言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地理位置偏远
指地方偏僻、远离中心区域。例如唐代柳宗元在《邕州马退山茅亭记》中描述茅亭“僻介闽岭”,强调其位于福建山岭间的偏远位置。该用法常见于古代地理或建筑相关的文献。
性格偏执耿直
形容人性格孤僻、固执且正直。如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评价洪君畴“赋性僻介”,指其不愿与宦官结交的刚直性格。这里的“介”取“耿介”之意,强调道德上的坚持。
字义补充
建议结合具体古文语境理解该词,不同文献中侧重点可能略有差异。
《僻介》(pì jiè)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偏僻、少见、不常见的事物或观点。
《僻介》的拆分部首是“亻”和“介”,共计12个笔画。
《僻介》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说文解字》。在《说文解字》中,将“介”字解释为“礼仪的瑕疵”,意味着不正确或不恰当之物。而“僻”则表示偏离主流的、不一般的。
《僻介》的繁体为「僻介」。
古时的写法为「僻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1. 他喜欢读一些僻介的书籍,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 这个艺术家善于以僻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他的观点相当僻介,因此很少有人可以理解。
1. 僻异:偏离正常、与众不同的。
2. 僻静:特定时期的少有声息、安静的。
3. 僻远:离人烟稀少的、偏僻的地方。
1. 偏僻:与僻介的意思相同,偏离主流的、少见的。
2. 隐蔽:隐藏、不容易被察觉的。
1. 热门:流行、普遍、众所周知。
2. 常见:常规、大众、平凡、普遍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