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鼎的意思、郜鼎的详细解释
郜鼎的解释
春秋 郜国 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 宋国 取去。 宋 又将此鼎贿赂 鲁桓公 , 桓公 献于太庙。《左传·桓公二年》:“﹝ 宋 ﹞以 郜 大鼎赂公……夏四月,取 郜 大鼎於 宋 。戊申,纳於大庙,非礼也。”《左传·桓公二年》:“ 郜 鼎在庙,章孰甚焉?” 唐 韩愈 《石鼓歌》:“荐诸太庙比 郜 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清 谭嗣同 《邹砚铭序》:“抚物追悼,幸不坠失,窃取 虢 鐘 郜 鼎之义,名曰‘ 邹 砚’,而系以辞。”
词语分解
- 郜的解释 郜 à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成武县东南。 姓。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鼎的解释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网络扩展解释
“郜鼎”是春秋时期郜国铸造的宗庙祭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郜鼎是郜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所铸的青铜鼎,用于宗庙祭祀,被视为国宝。其名称源于郜国,后因历史事件成为象征国家重器的代名词。
2.历史背景
- 铸造与归属:郜鼎最初为郜国所铸,周武王灭商后将郜地分封给庶弟,存国三百余年。
- 宋国掠夺:郜国后被宋国所灭,鼎被宋国掠夺。
- 贿赂鲁国:宋国因惧怕鲁国讨伐,将郜鼎贿赂给鲁桓公(公元前711年),桓公将其置于太庙,这一行为因违背礼制受到批评(如《左传·桓公二年》记载“非礼也”)。
3.象征意义
郜鼎不仅是祭祀礼器,更成为国家政权和文化的象征:
- 政治隐喻:常被用来比喻国家重器或人才的重要性。例如,唐代韩愈在《荐士》中以“鲁侯国至小,庙鼎犹纳郜”暗喻朝廷应重视贤才。
- 礼制争议:鲁桓公纳鼎于太庙的行为,被臧哀伯批评为僭越礼法,体现了古代对礼器使用规范的严格性。
4.文学与历史引用
- 韩愈在《石鼓歌》中写道:“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通过对比凸显石鼓文物的珍贵。
- 《汉书·地理志》记载郜鼎的流传过程,成为后世考证古国历史的重要依据。
补充说明
- 读音:郜鼎拼音为“gào dǐng”。
- 地理关联:郜国故地位于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当地仍有“郜鼎集村”遗址。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细节或文献原文,可参考《左传》《汉书》及韩愈诗文相关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郜鼎是一种古代的青铜器,用于盛装食物或举行祭祀仪式。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郜部分拆分为土字旁和高字旁,鼎部分拆分为金字旁和鬼字旁。
郜(tu)部分的意思是土地,高(gao)部分表示高大或崇高。鼎(ding)部分指的是三足的炊具,具有象征权力和财富的含义。
郜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朝。在商朝晚期,郜鼎被用来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被赋予了重要的政治和祭祀意义。在那个时候,郜鼎的造型是由将军的形象变化而来的,象征着统治者的力量和威严。
在繁体字中,郜鼎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它是由一系列的横、竖、撇、捺和点画组成的。
古代汉字中,郜鼎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它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的完整性,郜鼎的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非常相似。
以下是一个关于郜鼎的例句:古代君王常常以郜鼎作为祭祀和宴会的道具。
郜鼎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词汇,例如:郜鼎文化,郜鼎乐府等。而在意义上与郜鼎相近的词汇有:三足鼎立、权力象征等。
反义词方面,由于郜鼎代表着权力和财富,反义词可以是:贫困、平凡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按证傲然白令海颁告包围圈饱扬裱工闭閤思过裨海伯远帖不顾而唾铲薙絺衣慈仁麤武灯筒奉陪奉翼分义副刊凫鹜告谴耕畲公檮狗蚤彀中毂端国鄽画押减仓巾帼须眉积神戢御蹶角受化夸荐雷墨粒米狼戾林表励志竭精免赦念想疲乘签筹千切邛竹山伤命胜流生术水皮儿松牀耸听蒜押索取填褊田叟题笔同犯土茯苓絃桐闲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