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郜鼎的意思、郜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郜鼎的解释

春秋 郜国 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 宋国 取去。 宋 又将此鼎贿赂 鲁桓公 , 桓公 献于太庙。《左传·桓公二年》:“﹝ 宋 ﹞以 郜 大鼎赂公……夏四月,取 郜 大鼎於 宋 。戊申,纳於大庙,非礼也。”《左传·桓公二年》:“ 郜 鼎在庙,章孰甚焉?” 唐 韩愈 《石鼓歌》:“荐诸太庙比 郜 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清 谭嗣同 《邹砚铭序》:“抚物追悼,幸不坠失,窃取 虢 鐘 郜 鼎之义,名曰‘ 邹 砚’,而系以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郜鼎是汉语词汇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郜"为周代诸侯国名,位于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鼎"是古代三足两耳的礼器,象征权力。二字组合指春秋时期郜国铸造的宗庙礼器,后特指鲁国获赠的郜国大鼎。《春秋左传正义》记载:"郜鼎,郜所作之鼎。"

二、历史典故 郜鼎因《左传·桓公二年》事件闻名:宋国华父督弑君后,将郜鼎贿赂鲁桓公,鲁国将其置于太庙。此事被孔子批判为"非礼也",成为礼制崩坏的标志性案例。此典故使"郜鼎"引申为违礼僭越的象征。

三、文化语义演变 在汉语发展过程中,该词衍生出双重意象:既指代具体青铜文物(如《殷周金文集成》著录的"郜史硕父鼎"),又被赋予"来历非正之物"的隐喻义。清代顾炎武《日知录》曾考其形制,印证其作为礼器的历史真实性。

(注:实际文献引用来源应为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上海古籍出版社《春秋左传注》、文物出版社《殷周金文集成》等纸质权威出版物,因数字版未公开,故不提供具体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郜鼎”是春秋时期郜国铸造的宗庙祭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郜鼎是郜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所铸的青铜鼎,用于宗庙祭祀,被视为国宝。其名称源于郜国,后因历史事件成为象征国家重器的代名词。

2.历史背景

3.象征意义

郜鼎不仅是祭祀礼器,更成为国家政权和文化的象征:

4.文学与历史引用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细节或文献原文,可参考《左传》《汉书》及韩愈诗文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按键白席人不化才絶常度醇漓纯音村气酢器东羌恶辞方社防限封发攻劘观民筀竹豪民蚝浦河湟胡大挥解縠绉贱市鵁鶄角球节节高谨约楷体婪尾春粮馈卢浮宫麻苎某门沛庭砰击破斧缺斨峭惨气煤青坻清扫清旨人口粥扫拂涉笔成趣水摸松屑特支挺硬投诚推讯刓阙桅顶误断乌木舞羽吓唬遐陋详虑系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