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送神的意思、送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送神的解释

(1).古代祭神,祭毕送之使去,谓之“送神”。《后汉书·礼仪志上》:“夜漏未尽七刻初纳,进熟食,送神,还,有司告事毕。”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清嘉录·念四夜送灶》引 清 郭麐 《送灶词》:“千家送神爆竹齐,小儿索饭门东啼。”

(2).指驱送鬼神。 逯斐 《猎人小屋·椰林喜曲》:“一锣鸣百锣和,用来驱鬼送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送神"是汉语中具有宗教与民俗双重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一、基本释义 指通过特定仪式将神灵送回其居所的宗教行为。该词由动词"送"与名词"神"构成动宾结构,《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环节,指祭礼结束后恭送神灵归位"(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

二、民俗应用

  1. 岁时节令:腊月廿四日"送灶神"习俗,民间以糖瓜祭灶,助其"上天言好事",属典型的送神仪式(来源:《中国民俗大观》中华书局2021年修订版)。
  2. 庙会活动:福建湄洲妈祖诞辰庆典包含"送妈祖回銮"仪式,通过神轿巡游完成人神互动(来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三、文化内涵 包含"敬而不渎"的宗教心理,既体现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又暗含"人神分界"的秩序观念。道教典籍《云笈七签》载:"送神者,归其本位,各安其所",强调仪式的空间规约性(来源:道藏文化研究中心官网)。

四、相关习俗 与"接神"构成完整祭祀周期,如台湾地区正月十五"送天公"与正月初九"接天公"形成对应仪轨(来源:《台湾民间信仰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22年)。

网络扩展解释

“送神”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使用场景:

一、基本含义

指在祭祀仪式中送别或告别神明,表达敬意与祈祷。这一行为通常伴随供品(如食物、酒水)和仪式(如焚香、燃烛)。


二、起源与历史背景

  1. 古代祭祀礼仪
    最早见于《后汉书·礼仪志》,描述祭祀结束后通过特定流程送走神明,标志仪式完成。
  2. 驱鬼送神的民俗
    部分地方习俗中,“送神”也指驱赶鬼神,如用锣鼓声驱邪(参考民间故事与地方记载)。

三、使用场景

  1. 传统祭祀
    如春节前后的“送灶神”,将灶神送回天庭禀报人间善恶,多见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北方小年)。
  2. 现代引申
    可用于送别亲友或纪念人物,表达尊重与怀念。

四、相关文化延伸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后汉书》《柳州罗池庙碑》等历史文献或民俗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醴白头相并暴殄本生比偶辞让大吏大盐登戒钓名沽誉都总管遁世离羣儿家耳生凡愦饭辙符袋跗萼连晖浮末格拒躬身光落落鳏寡孤茕龟帒归曲轨躅鹤唱家宝奬售解免节推嗟惜敛揪胪肿鸣艚密雨牛膝配额磞星蒲龙艾虎请谳穷形尽相秋坊拳打脚踢取称鹊面弓戎路善败上海交通大学水味庭实题评通考腯成退省吞金缃奁香酥现况先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