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古代举行丧礼小敛时,搬移祭品。《仪礼·既夕礼》:“小敛,辟奠不出室。” 胡培翚 正义:“辟奠,谓移易之也。”
(2).泛指撤去酒食。《国语·晋语二》:“ 优施 出, 里克 辟奠,不飧而寝。” 韦昭 注:“辟,去也。奠,置也。”
辟奠是古代丧礼中的特定仪式环节,指在殡葬过程中暂时撤去祭品的行为,主要体现对逝者的敬重与礼仪规范。其核心含义及文化背景如下:
字义溯源
礼仪场景
据《仪礼·士丧礼》记载,在殡葬前的“启殡”环节(移柩出葬前),需撤去灵柩前的祭品,待下葬后再重新设奠㈢。此动作象征告别旧祭,转入新阶段的哀悼仪式。
礼制依据
周代丧礼强调“事死如事生”,撤奠与复奠的流程体现对逝者连贯的敬意。《礼记·曾子问》载:“葬既毕,乃反哭而奠”,说明辟奠是葬前过渡性仪节㈣。
民俗演变
后世丧礼中,“辟奠”逐渐融入“迁奠”“祖奠”等环节。如清代《仪礼正义》提及移柩时需“彻奠”(撤祭),实为辟奠的延续㈤。
由于“辟奠”属古汉语专有仪礼术语,现代汉语使用极少,主要见于研究古代礼制的文献。其释义需结合《仪礼》《礼记》等经典及权威工具书互证,避免望文生义。
来源索引
㈠ 《汉语大词典》第10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㈡ 《礼记正义》,郑玄注,中华书局,2008年.
㈢ 《仪礼注疏》,贾公彦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㈣ 《礼记·曾子问》,阮元校刻本.
㈤ 胡培翚《仪礼正义》,清道光刻本.
㈥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㈦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注:因古籍原典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采用纸质文献通行版本;现代工具书版本信息可于出版社官网或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查询。
“辟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丧礼中的祭品移置
指古代举行丧礼小敛时,将原本摆放的祭品进行移动或调整。这一仪式在《仪礼·既夕礼》中有明确记载:“小敛,辟奠不出室。”胡培翚在注解中解释为“移易之也”,即调整祭品位置以符合礼仪规范。
泛指撤去酒食
后引申为撤除宴席或酒食的通用表达。例如《国语·晋语二》提到:“优施出,里克辟奠,不飧而寝。”韦昭注:“辟,去也;奠,置也。”说明此处的“辟奠”指撤去酒食。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仪礼》《国语》等典籍。
薆薱髀盖宾远不通皮冲盹儿代言人单骑打圈子德车典领掇蜂凡草放冷风访查阀閲甘分随时亘公过程含商咀征涵育花见羞欢门会物火藏俭莲交道酵子疾固浸想跼跧可感孔孟羸耗怜贫惜老里学僇尸芒砀慢公末派木闸欧剑藕色鼙鼓鯆魮巧发奇中求和热心润色三君杀缝蛇巫诗箧十月怀胎爣朗鹈胡亭决町町铜炼吴耿嘻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