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偏亡的意思、偏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偏亡的解释

缺少某一方面。《荀子·礼论》:“三者偏亡,焉无安人。” 杨倞 注:“偏亡,谓闕一也。” 汉 贾谊 《新书·礼容语下》:“偏亡者有咎,既亡则国从之。”参见“ 偏丧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偏亡的汉语词典释义

偏亡(piān wáng)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偏”与“亡”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部分缺失或局部消亡,引申为事物因关键部分缺损而导致整体失衡或衰败。以下从语义、用法及典籍用例展开分析:


一、语义解析

  1. 字义分解:

    • 偏:指不全面、不居中,侧重某一方面(《说文解字》:“偏,颇也”)。
    • 亡:古义含“失去、消亡”(《广雅》:“亡,灭也”)。
    • 合义:强调因局部缺失引发整体瓦解,隐含“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辩证关系。
  2. 引申义:

    • 哲学层面:体现古代“整体观”思想,如《淮南子》所言:“一而不二,偏亡而俱丧”,指部分损毁导致系统崩溃。
    • 社会隐喻:常用于批判制度缺陷,如《盐铁论》以“礼义偏亡,风俗败坏”抨击道德沦丧。

二、典籍用例与语境

  1. 《荀子·礼论》: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偏亡焉,则礼息矣。”

    释义:若“情”(情感)与“理”(规范)任一偏废,礼制便难以存续。

  2. 《春秋繁露·基义》(董仲舒):

    “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偏亡其一,乱由此起。”

    释义:君臣、父子等对立统一关系若失衡,将引发动荡。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偏亡”词条,释义为“部分丧失;偏缺”,引《荀子》《淮南子》为书证(详见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强调其“因局部缺失导致整体崩溃”的哲学内涵,关联道家与儒家思想中的系统论。


四、现代应用与启示

虽为古语,“偏亡”仍可诠释当代问题:

“偏亡”凝练表达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其思想深度跨越时空,对理解传统文化及现代系统论均有重要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偏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

一、字面含义:缺少某一方面

  1. 核心解释:指事物或行为在某一方面的缺失或不足,导致整体不完整。例如《荀子·礼论》提到:“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意为如果三者中缺其一,便无法使人安定。
  2. 文献依据:
    • 汉代贾谊的《新书·礼容语下》中强调:“偏亡者有咎,既亡则国从之”,说明局部缺失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 杨倞注解《荀子》时,将“偏亡”明确为“阙一”(缺其一)。

二、引申含义:偏离正道而灭亡

  1. 比喻用法:指因违背原则或追求私利而走向毁灭。例如“宵衣旰食却偏亡国的崇祯”,暗喻因策略失误导致失败。
  2. 使用场景:
    • 描述个人、组织或国家因短视行为忽视长远发展,最终失败。
    • 常见于历史评述或道德劝诫类文本。

三、其他要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荀子·礼论》及贾谊《新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膀臂邦桀襃优伯爵播种不虞成命虫臂拒辙处之怡然词笔粗浊耽意登真二星風火墻粉妆玉琢鲠噎工于桄榔管摄桂林一枝何干桓山之悲茧卜角锥接闻解心銡钳齑身粉骨捐躯赴难匡建林牙耄耋南美啮镞青狼秋年容阅揉慁扫脑儿僧轩刹车山鸣谷应嗣立探报倘若探急逃徙听天安命头痛额热吐喽唯复委曲委制瓮下五沟象瑱相偕鲜紫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