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林牙的意思、林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林牙的解释

(1). 辽 官名。 辽 置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设有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林牙、右林牙等职。 宋 黄庭坚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之六:“虏庭数遣林牙使, 羌 种来窥雁塞耕。” 清 吴锡麒 《新水令·喜洪稚存自塞外归》套曲:“直压得小林牙意气低,越显出大都护威风陡。”参阅《辽史·百官志一》。

(2).指 西辽 或 西辽王 。 宋 李纲 《论不可遣罢防秋人兵札子》:“探报有 林牙 、 高丽 之师, 金 人牵制。”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 林牙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林牙是古代契丹语中的官职名称,最早见于辽代政治制度。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解释为“辽代官名,掌文翰之事”,其职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翰林学士,主要负责文书起草、诏令编撰及参与国政议事。

从词源学角度看,“林牙”音译自契丹语,字面意为“文书”或“书记”。据《辽史·百官志》记载,辽北面官制中设有“大林牙院”,其主官称“北面都林牙”,下属有“左林牙”“右林牙”等职衔,构成辽代特有的文官体系。历史学家陈述在《契丹政治史稿》中指出,该官职多由精通汉文的契丹贵族担任,反映出辽朝“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

金元时期该称谓逐渐消失,但在清代文献《钦定满洲源流考》中仍有“林牙”作为古职官名的记载,用于追溯满族先祖与契丹的文化关联。现代学者通过对比《全辽文》中林牙署名的碑刻文书,进一步确认了其在典章制度中的实际职能。

需注意的是,部分地方志中“林牙”偶作姓氏使用,如《奉天通志》收录的“林牙哈”等满族姓氏,但此类用法与辽代职官体系无直接关联,属少数民族语言音译的衍生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林牙”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辽代官职

  1. 机构与职责
    辽代设置“大林牙院”,隶属北面官系统(辽代官制分为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多掌军事与部族事务),负责起草诏令、管理文书等文翰工作。
    主要职位包括:北面都林牙(总管)、北面林牙承旨(承接皇帝旨意)、北面林牙(普通文职官员)、左林牙、右林牙等。

  2. 历史背景
    宋代文献如黄庭坚的诗句提到“林牙使”,表明其职责可能涉及外交或军事文书传递。


二、指代西辽政权

  1. 延伸含义
    宋代李纲、元代耶律楚材等文献中,“林牙”有时指代西辽(辽朝灭亡后由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的政权)或其统治者。例如:“探报有林牙、高丽之师”中的“林牙”即指西辽军队。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官职体系或西辽相关史料,可参考《辽史·百官志》或宋元时期边疆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禀诉并翼弊人擦肩藏锋敛颖骋足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畜力楚牧疵礼道德习惯倒曳打野外都庄抚字公执钩陈构缔鼓风过劲黑分翬甍奸故积楚饥慌靖嘉金玉昆季世屐子倨敖克臂莱国牢藉老鵶掠卖华工鲁中叟铓锋迷走神经殴捶軿辂破说乾鸟青墨清位戎盐三霭三脆麪山贡受胙双幅天香条进庭庑娲皇亡命之徒文罔五坊五院制县伯相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