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捧袂的意思、捧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捧袂的解释

(1).犹拱手。《北史·司马膺之传》:“及 彦深 为宰相,朝士辐輳, 膺之 自念,故被延请,永不至门,每与相见,捧袂而已。”

(2).指相见。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今晨捧袂,喜託龙门。”《花月痕》第五十回:“这二人与 荷生 ,八载分襟,一朝捧袂,伤秋华之宿草,喜春镜之罗花,真个説不了别后心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捧袂"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词语,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核心释义 指双手承托衣袖的动作。这个动作在古代礼仪中具有特定的含义:

  1. 表示恭敬:双手捧起衣袖,是古人向尊长或地位高者行礼时的一种谦卑姿态,以示敬意和顺从。
  2. 引申为拜见、谒见:因为这个动作常用于见面行礼的场合,所以“捧袂”常用来代指拜见尊贵之人或长者。含有自谦之意,表示自己得以接近对方是荣幸之事。

二、 出处与经典用例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是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三、 字源解析

四、 文化背景 在古代礼仪中,衣袖(袂)的运用有诸多讲究。恭敬地“捧袂”动作,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礼制思想,是表达谦卑和敬意的一种身体语言。它常用于下级拜见上级、晚辈拜见长辈或初见尊贵客人时的场合。

总结 “捧袂”一词,源于古代礼仪,本义是双手恭敬地承托衣袖行礼,后引申为拜见尊贵者或长者,带有自谦和荣幸的意味。其最著名的用例见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今兹捧袂,喜托龙门”,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受到礼遇的感激和喜悦。这个词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和谦敬精神。

网络扩展解释

“捧袂”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拱手
    表示恭敬的礼节动作,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北史·司马膺之传》提到“每与相见,捧袂而已”,即用拱手表达敬意。

  2. 相见
    特指晋见尊长或地位较高者,带有谦逊之意。如王勃《滕王阁序》中“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意为“今日得以拜见,荣幸地依附于名门”。

二、详细解析

三、用例分析

四、注意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滕王阁序》注释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騃蹇百濯香北部湾背后备悉抃蹈衬钱宸题揣摩纯纯当儿递减对青竹蕃畿饭颗山反映论飞笔凤女台浮圆子国令花肤咶咶叫皇初化气昏暮浑水摸鱼鹄衣交纷俊音遽戚慷慨淋漓克服困难焜燿两京罗纨卖断盲左秘静明约刨花蓬生麻中劝劳羣喙仁瑞儒籍三秋扫轨器沙沙十里鼻诗中有画梳文栉字飔风谈圆说通讨关特起痛心疾首土栗温润无耳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