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衣露体,缚手于背,以示降服顺从。《史记·宋微子世家》:“ 周武王 伐 紂 克 殷 , 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司马贞 索隐:“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 侯瑱 跋扈 江州 ,公私阻絶,即平北贼,仍事南征,肉袒面缚,归首闕庭,即为申闻,优其礼秩,臺仪不贬,位遇兼常。”
“肉袒面缚”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出自《史记·宋微子世家》:商朝末年,纣王残暴,其兄微子启(宋国始祖)在周武王伐纣时,带着祭器到军门前“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持茅,膝行示降。武王感其诚意,赦免并恢复其地位。
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强调通过主动示弱化解冲突,也反映了古代礼制中的投降仪式规范。
若需更多例句或相关典故扩展,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权威历史文献。
《肉袒面缚》是一个成语,通常表示某人或者某些人在困境中无法自拔,完全束手无策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肉(⺼)+ 袒(衤)+ 面(面)+ 缚(缶)。
来源:《老子·八十一章》:“四大者,天地之府。炬石者,山林之首。齐物者,其神事也。肉、袒、面、缚,非其齐物也。”此处表示肉、袒、面、缚是与齐物无关的。
繁体写法:肉袒面缚。
古时候汉字写法:无明显差异。
例句:这个年轻人因为沉迷于游戏,一直没有好好学习,现在处于肉袒面缚的境地。
组词:无。
近义词: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反义词:自得其乐、游刃有余。
白昼八角帽博文播徙不瘟不火长短廛市辰地成日成夜诚意持禄养交冲邈筹措辞恉电奔栋材独造風臺浮屋攻击行为钩弋夫人光闪鬼吹灯含怨皇史宬祸事浃背汗流浇濯结冰计乡开雕克胜空额离尘淩晨臝物买认濛昧蒙漠门口妙语弄酒旁稽魄散魂消寝苫枕戈寝衣润正如蝇逐臭沙阜山沓甚的瘦高挑儿顺性庶祈厮勾探黑丸淘气鬼天高气爽铜匮狶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