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没有救兵。《汉书·李陵传》:“上悔 陵 无救……乃遣使劳赐 陵 餘军得脱者。”《后汉书·王霸传》:“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
(2).不加补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时难而治简,行枉而无救,是其所以穷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而无救於不解,果当从连环之义乎!”
(3).无所救助。《列子·仲尼》:“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於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
“无救”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无”和“救”两个语素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无救”指“无法挽救或解救”,多用于描述病情、危机等不可逆转的状态,如“病势危殆,医药无救”。其核心语义包含三层内涵:
不可逆性
《汉语大词典》强调该词特指“丧失挽救的可能性”,如《左传·昭公十三年》中“诸侯无救”的记载,表示局势已无法挽回(来源:汉典网)。这种不可逆性在现代汉语中延伸为对生命、情感或灾难的终极判断,例如“环境污染若超过临界点,生态系统将无救恢复”。
语境适用范畴
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该词多出现于医学、灾变等专业领域,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病在骨髓,司命无救”。现代用法延续这一特点,常见于司法文书中的“无可挽救情节”等专业表述(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数据库)。
情感色彩差异
在文学语境中,《唐诗鉴赏辞典》收录王维“沉疴无救药”之句,赋予其悲怆诗意;而科技文献如《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则用“无救体征”作客观医学判断,显示该词兼具文学感染力与学科术语严谨性(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无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
没有救兵
指在困境中缺乏外援或支援力量。例如《汉书·李陵传》记载“上悔陵无救”,描述李陵军队因无援兵而陷入绝境。
不加补救
表示对问题或错误未采取修正措施。如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到“行枉而无救”,强调放任错误不纠正的后果。
无所救助
指完全失去被帮助的可能性,常用于形容绝望状态。例如《列子·仲尼》中“无救于治乱”,表达对局势无法挽救的无奈。
例句参考: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现代口语中更常用近义词“无可救药”(指无法挽救)。如需查看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参考标注的文献来源。
抱理把式匠鄙促逼取逼烁唱歌怠解定谟断烟对空射击顿营伐德反跌飞帛告宁割肉补疮格于成例构图管保輨键咕咚鬼市滚热喝令闳达红牋花厂欢唱黄泛区謇鄂骄诞姣色矫诈金凫狂慧兰兆聊叙离疾鲁馆吕武操莽马祭麽人蜜香摩娑南派巧言令色情场劝赏攘地软着陆入朝实缺蜤螽俗丽外来万代晩志五言四句无置锥地香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