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史书体裁之一。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 南宋 袁枢 的《通鉴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五·纪事本末类》:“至 宋 袁枢 以《通鑑》旧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命曰纪事本末,史遂又有此一体。”
(2).借指对某事的完整记述。 瞿秋白 《乱弹·<铁流>在巴黎》:“任何故意宣传鼓动的小说诗歌,都没有这种真实的平心静气的纪事本末来得响亮,来得雄壮--这是革命的凯旋歌。”
“纪事本末”是中国传统史书编纂的一种重要体裁,其核心含义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完整记录其起因、经过和结果。该词可拆解为:
“纪事”
指记录、记述历史事件。“纪”通“记”,意为记载;“事”即事件、史实。该词强调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叙述。
“本末”
“本”指事件的根源或起因,“末”指事件的结局或影响。合称“本末”即强调完整呈现事件的全过程,注重因果逻辑的连贯性。
综合释义:
“纪事本末”作为一种史书体裁,区别于以时间为纲的“编年体”和以人物为核心的“纪传体”,其核心特点是以独立历史事件为单元,集中叙述事件的始末缘由,使读者对单一事件的发展脉络有清晰把握。这种体裁由南宋史学家袁枢首创,其著作《通鉴纪事本末》将《资治通鉴》的内容按事件重新归类,开创了史学编纂的新范式。
权威来源参考:
“纪事本末”一词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指对事情的重要与次要部分进行分辨,抓住事物的核心和关键。其中“纪事”指记录事件的过程,“本末”则强调主次之分,源自《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的哲学思想。
起源与特点
由南宋袁枢首创,其著作《通鉴纪事本末》开创了这一体裁。它以历史事件为核心,将分散的史料按时间顺序整合成独立篇章,完整呈现事件的前因后果。例如“玄武门之变”的记载,会集中叙述其起因、经过和结果,形成连贯叙事。
与其他体裁的对比
不同于编年体(按时间排序但事件零散)和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易重复),纪事本末体兼具时间线与事件完整性,但缺点是无法体现同一时期不同事件间的关联。
代表作品
除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外,还有明代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代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等。
在非历史领域,该词也可借指对某事的全面、系统化记述,如瞿秋白曾用“纪事本末”形容对革命历程的完整记录(注:此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暗藏冰斧蚩眩点书电转端闲多瑙河方任方足风霆抚揉改革怪慑股份合作制函件寒魄龁剌宏器湖绿忽芒货贿公行虎中校改郊内机变如神解荐金刚老儿当奇偶涓埃之报孔公夔龙纹栏船酪酒潦车僚旧醨酪露桃木解慕嚬逆令怕恐飘梁千叠阙竦入山符赊贷审美趣味史编释巾世韵蜀赋叔翁思过松麝谇诟铁路支线拓地钱纬象诬攀系颈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