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窦章传》“更相推荐” 李贤 注引 汉 马融 《与窦伯向(章)书》曰:“ 孟陵 奴来,赐书,见手跡,欢喜何量,见於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谓信纸一页八行。后世信笺亦多每页八行,因以称书信。近代多指请托的信件。 唐 王勃 《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云委八行,抒劳思於彩笔。” 宋 梅尧臣 《王公慥东归》诗:“莫嫌牛马隔,走别八行稀。”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八行代我传心事,千里从人索好音。”《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过年,也想到京里走走,看看有什么路子,弄封把八行,还是出来做他的典史。” 李劼人 《大6*波》第一部第一章:“并花了一笔不小的钻营费,钻得一封 振贝子 的八行。”
八种品行。即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宋史·徽宗纪二》:“甲辰,立八行取士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方崇八行以迪多士,尊六经以黜百家,史何足言?” 明 冯时可 《雨航杂录》卷上:“ 台州 徐中行 居乡,郡守以八行荐,不应。”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八行汉语 快速查询。
"八行"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释义:
一、书信别称 指古代书信的形制特征。古代信笺多采用每页八行的格式,故以"八行"代称书信。此说源自东汉学者马融《与窦章书》中"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八行,七字"的记载,见于《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三记载:"八行书,谓每页八行也。"印证了这一传统书写形制。
二、德行体系 特指儒家伦理中的八种行为规范。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古代教化民众的"八行"包括:孝(孝敬父母)、友(友爱兄弟)、睦(家族和睦)、姻(婚姻和睦)、任(信守承诺)、恤(体恤孤寡)、忠(忠诚职守)、和(待人谦和)。这组伦理标准在《通典·礼十三》中被明确列为"八行科"考核体系,成为隋唐时期选拔人才的德行依据。
两种释义均体现了汉语言文化中"以数概全"的表述传统,前者聚焦物质载体形制,后者侧重精神价值体系,共同构成该词的历史文化内涵。
“八行”作为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析:
起源与演变
源自东汉马融《与窦伯向书》记载的“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指古代信笺每页八行的格式。后世以“八行”代指书信,尤其在明清文学中常见,如明代《昭君出塞》剧的“鸿雁秋来断八行”。
引申含义
近代多用于指代托人办事的请托信件,如《文明小史》提到的“某大军的八行”。
成语用法(较少见)
在部分现代词典中被解释为“行动迅速、敏捷”,由数字“八”(表程度)与“行”(行动)组合而成,但此用法在古典文献中未见明确依据。
现代特定领域释义
少数资料(如教育类网页)将“八行”解释为“中国八大银行”,包括央行、政策性银行及五大商业银行。此含义属于特定领域术语,需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提示:若需了解“八行书”等扩展内容,可参考汉典网()及古典文学例证()。
澳门风云苞枿暴殒轻生背人必要劳动朝部虫落俦夷从轻处罚大朞耽惊受怕刀敕帝扃地市多般独头茧烦恼海抚毓附载购诱鼓怒汗青黑风孽海衡桂嘉爵贱迍角饭介义缉缉翩翩积少成多悸竦鞫治侃侃訚訚块块袴襦歌镭疗器连珠帐利辞历历在耳漫漶憔顇憔神悴力亲睦蠼螋疮散失山猺社栎蜃市柿膏儿侍夜手诀树倒猢狲散水浇地恬寂无烦相保贤每衔勇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