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潘鬓的意思、潘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潘鬓的解释

亦作“ 潘髩 ”。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鬢”谓中年鬓发初白。 唐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越 吟因病感, 潘 鬢入秋悲。” 明 无名氏 《石榴花·题情》套曲:“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 潘 髩 沉 腰。” 清 黄景仁 《感旧杂诗》:“而今 潘 鬢渐成丝,记否羊车并载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潘鬓是汉语中一个典故性词汇,特指中年早生的白发,常用来喻指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愁绪。其核心含义与文学意象如下:


一、词典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

潘鬓(pān bìn)

指中年鬓发初白。典出西晋文学家潘岳。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斑白,未老先衰,或作为时光易逝的感叹。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典故溯源

“潘鬓”源于潘岳(字安仁)《秋兴赋》中的自述:

“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我三十二岁时,鬓发已见黑白相间。)

来源:《文选·潘岳〈秋兴赋〉序》,李善注引。

潘岳以俊美著称(“貌若潘安”),却在壮年鬓生白发,其文抒发了对岁月匆匆的忧思。后世文人如庾信(“潘岳秋兴,斑鬓凋年”)、李白(“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均借此典寄托年华老去之慨。

来源:《六朝文絜》《李太白全集》。


三、文学象征意义

在古典诗文中,“潘鬓”已成为固定意象:

  1. 衰老之叹:如白居易“潘鬓年空长,齐竽艺本轻”(《酬牛相公见示》);
  2. 时光虚度:李煜《破阵子》“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3. 生命焦虑:温庭筠“潘鬓动,斑鬓恨,断魂惊”(《兰塘词》)。

    来源:《全唐诗》《南唐二主词校订》。


四、权威工具书佐证


五、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使用中,“潘鬓”仍保留文学性,多见于诗词创作或典故化表达,如:

“未至而立潘鬓早,半生碌碌负春华。”(现代仿古诗)

其核心始终承载中国文人对生命短暂的哲学反思。

网络扩展解释

“潘鬓”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文学意象,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核心指代
    潘鬓最初指男子中年鬓发斑白的形象,后泛化为对年华老去的感伤表达。

  2. 典故溯源
    出自西晋文学家潘岳(即潘安)的《秋兴赋》。他在序文中写道:“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白发)”,后人以此借指未老先衰或中年鬓白。


二、文学演变

  1. 诗词中的意象

    • 李煜《破阵子》:“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以“潘鬓”暗喻亡国后容颜憔悴、心志消沉的状态。
    • 唐代元稹、李德裕等诗人也常用此词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悲叹。
  2. 相关成语

    • 沈腰潘鬓:结合沈约的消瘦(沈腰)与潘岳的白发(潘鬓),形容男子因忧思而身形憔悴、早生华发。

三、常见误读辨析


四、使用场景

  1. 文学创作:多用于诗词、散文中表达对衰老、离别或人生际遇的感慨。
  2. 现代引申:可借喻中年危机或岁月流逝带来的心理冲击。

如需查看更多诗句或典故原文,可参考《昭明文选·秋兴赋》及南唐李煜词作。

别人正在浏览...

昂首望天白笔包子本域鄙滥兵式操布景插队落户惝怳娼寮坼堠撑拨打鸣儿胆大于身黨國道不得盗簒捣乱道尊打战战二辟费礼衡汉后范銗镂徽华夹搀金刚坚金石良言畿岳觉化狂狷愧负阃德老牌淩窘俚室漉漉録橐命官谋年偏露破步谴逐骑鹤上维扬栖遟山厂上信山甿剩语世态湿澾澾视养蜀布踏坛同心微巧无象相纠枭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