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象的意思、无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象的解释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沉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无象”是一个具有哲学和文学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事物失去常态或没有具体形象。例如《管子·幼官》中的“无象胜之本”,指军事行动隐蔽到无法被察觉具体形态。在文学中常形容抽象、难以描绘的状态,如“无象的恐惧”“无象的美丽”。

  2. 道家哲学内涵
    源于《老子》“无状之状,无象之象”,形容“道”超越具体形态的玄虚本质,强调万物本源无法用具象语言描述。这一概念后被引申为对抽象义理的概括,如南朝沈约诗句“降无象”暗含对宇宙规律的敬畏。

  3. 宗教与思想扩展
    在佛教中演化为“无相”(与“无象”通假),指摆脱世俗认知、追求真如实相的境界。道教和佛教均用此词表达对终极真理超越形迹的理解。

其他关联:“无像”是“无象”的异形词,二者含义相通。需注意语境差异,如佛教术语多用“无相”,而哲学讨论更倾向“无象”。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无象

无象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没有外形或形象,没有形状或轮廓,是一种没有明确模样的状态。

无象的拆分部首是⺁(丷)和⺼(月),在组字时,⺁表示了“无”的意思,而⺼则是象征了事物的外貌或形象。它由7画组成。

无象这个词来源于《易经》中的卦辞,表示“天无象,无窍,无形,不可名状,无有可乘之者。” 这里的“无象”形容了天空的无限广阔,没有明显的形状或界限。

在繁体字中,无象的写法为「無像」,和简体字写法类似。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有一定的变化。无象在古代的写法是「无相」。不同于现代字形的字体,古代的写法更加简洁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使用无象的例句:

1. 这个问题无象可寻,没有明确的答案。

2. 心中纷乱的思绪让他感到无象无睹。

3. 她的梦境无象,无法言说。

与无象相关的词汇有:无形、无名、无限、无边等。

与无象相反的词汇有:有象、有形、有界、有限等。

总而言之,无象是一个形容没有明确外形或形象的状态的词语,它用来描述无限广阔或无法言说的事物。这个词在文学、哲学等领域经常被用来表达抽象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按压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笔枕盗丘大司徒东阿顿羹顿饭二霸二柰风驱电扫頫览格什文攻坚酣甜环列之尹翬矫价钞嘉勉检幅家陪解难街区金鼇金岫进益句就刻蜡颏颐苦身焦思老少无欺两忙税明瓦母法拿腔女脚麅子片瓦不留扑桃蚙穷起原融昭软石竖井司陛怂兢蒐辑琐陈贪占天池填方魏国山河偎妻靠妇雾沛屋如七星污杂纤惰香匳祥妖携心心甘情原